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2016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2:4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2016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册综合学习与实践教学计划
                               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立才小学张庆松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    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生已知资源。学生已知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教师自己、学生自己、书包、音乐、动物园、花卉、快乐宫、民族花、交通红绿灯、剪纸圈、我喜欢的笔、圆和半圆、阳光和空气、水、神奇的土地、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资源。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知识、经验、成果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和祖国五千文明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阅读、生活活动资源。社区阅读等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了解、设备和场所,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教育叙事热爱母亲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祖国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周围的世界----动物乐园、快乐宫、神奇的土地、认识海南的万泉河、阳光、空气和水,它们是人民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祖国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祖国和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让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实践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四、教学措施:
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通过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2、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设计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着重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强调操作性、针对性,更注重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周
1、祖国妈妈,我爱您
第2周
2、认识我自己
第3周
3、和书包叫朋友
第4周
4、小小音乐迷
第5周
国庆节放假
第6周
5、动物乐园
第7周
6、四季花
第8周
7、快乐宫
第9周
8、民族花
第10周
9、交通红绿灯
第11周
期中质量检测
第12周
10、剪纸圈
第13周
11、我喜欢的笔
第14周
12、圆与半圆
第15周
13、阳光、空气和水
第16周
14、神奇的土地
第17周
15、万泉河水清又清
第18周
期末质量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3 2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