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准备:
诗配画的课件、诗配画的知识等。纸张、绘画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的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情景。比如《咏鹅》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古诗,这样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信。欣赏书中的三幅诗配画作品,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中国画创作。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课题“诗情画意”。
(二)以古诗《静夜思》为例,分析怎样创作诗配画。
1、教师:每逢佳节,我们常常会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教师: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表现手法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三)创作实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由学生解释诗意,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并进一步启发学生。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程序:选诗——构思——构图——描绘——文字。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四)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采用适合自己画面的工具上色。
2、指导完成作业的学生,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比如绘画构图、诗意的理解、诗词的书写格式等。
(五)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专用教室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比较、讨论。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绘制国画的方式表现诗配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