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及专家评析:水中倒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3:2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意图: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原理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观察感知、表达表现,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充足、适宜操作的材料,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究、亲身的参与,引起幼儿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浅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中倒影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水的这一有趣的特性和变化既能引发幼儿对生活周围自然美景的关注,也是引发幼儿好奇好问等科学精神的重要线索,且具有一定的挑战点,因此,在开展大班《有趣的水》主题活动时,老师们常常会选用这个素材。5-6岁《学习活动》教师参考用书和上海托幼《学习活动》(大班)主题活动方案选编中就有相关的参考案例《水中的哈哈镜》,本次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新教材参考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们对倒影产生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凸显二期课改的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如何提供材料可以让孩子们能看到更清晰的水中倒影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自我发现的成功感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尝试,于是就有了本次科学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

  2、感受生活中水中倒影的美,对倒影产生兴趣。

  重点:观察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

  难点:理解倒影的特点,知道倒影是倒过来的(既图像的翻转)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强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幼儿对猴子捞月亮故事的熟知程度;

  环境准备:(1)小猴图片一张、《猴子捞月》图片两张、倒影字卡一张;(2)黑色大型垃圾袋覆盖在水箱上,扎住边口,然后倒入3cm左右深度的水(按照幼儿人数准备水箱,建议大水箱4-5人一组,小水箱2-3人一组);(3)篮子、毛绒玩具、泡沫积木、图书、蜡笔盒、水彩笔(按照人手一份准备);(4)倒影风景照PPT五张、倒影对与错图片三张;(5)毛巾、托盘(拖把备用)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起对水中倒影的关注

  (一)出示图片,《猴子捞月》故事导入

  重点提问:

  1、小猴在河里看到的月亮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水里的月亮其实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材料说明:我们班孩子对《猴子捞月》的故事是很熟悉的,因此该环节中,我用两张图片、一张字卡以及极其简约的话语引出话题)

  (现场互动:我一提问,孩子们马上想到 “是倒影”,我边小结边出示倒影字卡。然后我用了一句衔接语: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顺利进入下面的主要环节)

  二、分组观察、感知水中倒影,发现水中倒影的秘密

  (一)观察感知

  重点提问:

  1、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

  幼儿观察并相互交流

  小结:水箱里的水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大家看到了水箱周围各种东西的倒影,真有趣。

  (材料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材料的准备是关键,经过了多次尝试,我们发现如果在脸盆里或者水桶里直接盛水,倒影比较模糊,如果先放置黑色垃圾袋再盛水,倒影就会清晰可见。为了便于孩子们观察,我们用建构室里以及小班舀豆豆用的大周转箱替代了脸盆和水桶,这样使得水面更宽,而且执教前放置在教室内光线相对较强且阳光又直射不到的区域,这样可以观察得更清晰。)

  (现场互动:孩子们一走到水箱边上就说:“有倒影的,水中真的会有倒影的。”接着就开始叽叽喳喳说开了,“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手”“我看到了窗帘”“我看到了窗户” “墙壁”“天花板上的灯”……这时,有一组孩子脚碰到了水箱的边缘,水轻轻晃动了一下,其他孩子看到了觉得很新奇,都开始去拍水箱边缘,我马上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孩子回答:“倒影没了”我又追问:“怎么回事呢?”孩子回答:“水一动,倒影就没了” 然后我请其他孩子也去试一试、拍一拍,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我先进行了预设的提问,然后再把刚才幼儿生成的现象进行提问:刚才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然后我顺势问: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倒影游戏啊?于是带他们来到了操作材料区,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操作探索

  1、介绍材料

  操作提示:请小朋友照一照、看一看,它们会不会在水面上映出倒影?然后再去玩一玩,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倾听幼儿发现的秘密

  3、分享交流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光线强的时候,倒影亮亮的,很清楚,光线弱的时候,倒影暗暗的,很模糊。

  (材料说明:对于操作材料,考虑到大小适宜、有一定色彩、取材方便,我们选取了水彩笔、蜡笔外盒、不同形状的泡沫积木、彩色封面的图书和毛绒玩具。毛巾给孩子们最后擦手用)

  (现场互动:孩子们开始用各种材料去照一照、摇晃水箱、用手拨水等等,并说着自己的发现……有个孩子告诉我“倒影是黑黑的”,于是我马上抛给了其他孩子:“你们觉得倒影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下可引来了质疑,有的说是黑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说与原来的东西颜色一样的,然后就进入了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针对孩子们的发现进行了提升,比如:幼儿⑴:我发现图书放在水面上,水里也有一样的图书——回应:水中的倒影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幼儿⑵:我用手去碰倒影,倒影就歪歪扭扭——回应:水面有波动时,倒影会产生变化。幼儿⑶:我发现水面很平时有倒影的,我用手一抓就碎了——追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呢?其他幼儿补充:过一会儿,倒影又变回来了……提升:小猴终于明白了,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静时倒影又还原了,原来,平静的水面上更容易产生倒影。幼儿⑷:我发现倒影有时候是黑色的,有时候是彩色的——追问:什么时候倒影看上去黑黑的很模糊?什么时候能很清楚地看到原来的色彩?幼儿⑸:平的放在水面上是黑黑的,斜的放在水面上是彩色的——演示:是吗?看看是不是这样?小猴搞不懂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⑹:是因为光,有光就是彩色的……提升:光线强的时候,水中倒影亮亮的,我们很清楚地就能看到东西原来的色彩,光线弱的时候,水中倒影暗暗地,色彩就很模糊,原来倒影跟光线的强弱也有关)

  三、欣赏水中倒影,继续发现倒影的秘密

  (一)播放PPT欣赏

  重点提问:

  1、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桥的倒影跟桥的方向不一样,它是倒过来的,看上去比较暗。

  2、继续播放PPT,欣赏倒影风景照,配上优美的解说

  (房子、树木倒映在水中,湖面变得更漂亮了,水中倒影可真美啊。)

  (材料说明:水中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水中倒影的大图,挑选了倒影非常清晰、且内容各不相同的有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了PPT,包括石拱桥、房屋、人、大山和树林、傍晚的晚霞共五张,其他图片就放在个别化学习时间让有兴趣的孩子再慢慢欣赏。)

  (现场互动:理解倒影的特点是本次活动的挑战点,因此,我把石拱桥图片放在第一张播放,当我问到“桥的倒影跟桥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回答:倒影比较淡——回应:倒影比较暗;最上面的桥栏到最下面去了——回应:倒影完全是倒过来的;水草应该是朝上长的,倒影是朝下的——回应:方向不一样。孩子们通过观察、表达,很快就理解了倒影的特点。接下去几张我就逐一播放,并配上了优美的语句,比如:夕阳西下,晚霞中的倒影如诗如画。孩子们边看边惊叹这大自然带来的神奇美景,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是让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欣赏美,充满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辨别水中倒影,进一步理解倒影图像的翻转

  重点提问:

  1、小猴子带来了三幅画,它说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们说呢?请幼儿说说理由,最后打上×或√。

  (材料说明:这是一个小游戏,灵感就来自于5-6岁《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我选取了天鹅的图片,分别剪辑成三幅倒影图,一副正确的,一副是上下叠加的,一副上下左右相反的,游戏围绕帮助小猴区分对与错来展开,为后续区角延伸利用操作材料包区别对与错以及画倒影作了充分的铺垫。)

  (现场互动:孩子们观察很仔细,表述也很精确,有的说:第二幅错了,因为倒影是要倒过来的,它没有倒过来;有的说:第三幅错了,天鹅的头应该都是在左面的。)

  四、区角延伸:

  1、除了水面上有倒影,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会有倒影呢?

  2、科探区投放水箱、其他玩具材料,可以继续探究

  3、5-6岁操作材料包《水中倒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13:29:28 | 只看该作者
活动评析

  亮点:

  1、创新性地使用新教材,关注过程性的体验,使集体教学更具有共同建构的意义。

  本次活动没有按照《学习活动》书上的参考案例照搬照上,而是抓住了科学活动的价值点,从直观性、参与性、趣味性入手进行了再设计,充分体现二期课改要求的创新性使用新教材的纲领。教师充分发挥智慧,设计教具、创造条件,在看一看、玩一玩、辨一辨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让孩子们通过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发现倒影与水的波动、光线强弱等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孩子们直观的感知和体验,更凸显了活动的科学探究性。孩子们自主选择操作材料,观察也特别细致,语言表达也很丰富,不难看出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自主性得到了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所有的教具,比如:周转箱、黑色垃圾袋等等取之都非常方便,对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阶梯”,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本次活动预设了两次观察发现:第一次发现是以静态观察为主,第二次发现则是以动态操作观察为主。如果直接进入动态观察,孩子们就会缺乏静态和动态的比较,而且想要观察倒影静态的孩子就会受到干扰,因此静态的观察这一环节是有必要的,两次的观察发现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当然,孩子们可能会无法控制而去玩一玩,这没关系,像本次实际活动过程中那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动态观察环节。整个活动有根主线贯穿始终,由小猴串联起来,即小猴捞月——帮助小猴寻找倒影的秘密——跟随小猴走进倒影世界——帮助小猴区分对错,这样的形式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也让整个活动环节、衔接显得更自然,使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3、精心预设提问、追问、衔接语,老师与幼儿积极互动,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本次活动中,老师预设问题简明、清楚。比如幼儿第一次操作前:轻轻地走到水箱旁边,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跟好朋友说一说;第二次操作前:请小朋友照一照、看一看、玩一玩,它们会不会在水面上映出倒影?记住哦,这些东西可不能碰到水哦,还发现了哪些秘密等会告诉小猴。其次老师思路清晰、小结到位,对于关键点的回应比较得心应手,比如:水中的倒影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水面有波动时,倒影会产生变化;水面平静的时候看得见倒影,水面有波动时,倒影就看不清楚了,等它平静时倒影又还原了等等。另外,衔接过渡语自然,比如:水中真的会有倒影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你们喜欢倒影吗?让我们和小猴一起走进倒影世界吧!小猴子觉得倒影又奇妙、又美丽,它今天带了三幅画,它说这都是水中的倒影,你们说呢?精心预设使得整个活动重点突出、步骤清楚,每个段落、层次结束后,老师都进行归纳小结,有效的帮助幼儿梳理了零散的知识经验。

  讨论与思考:

  1、观察感知倒影的环节中,为了想让孩子们明白平静的水面更容易出现倒影,因此抛了两个问题:看看水箱里的水面像什么?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但是,从孩子们现场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几乎没有关注第一个提问,最后分享的时候也没有说出“平静的水面像一面镜子”,而是更关注后一个提问以及水面波动产生的现象。作为老师,可能过于追求知识点,提问功利性太强,如果把问题改成“仔细看看水面是怎样的?你在水面上看见了什么?”可能孩子们就会说到“水面看上去亮亮的、平平的或者黑黑的”,这样的提问方式更开放,更能调动孩子的观察兴趣,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2、在欣赏倒影环节中,由于电脑PPT视频失真的原因,有一张照片白色的房子倒影变成了黄色,孩子们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白色的房子变成黄色的了”,当时回应不够灵活,只说了句“哦,可能是视频的问题”。在科学活动中,老师更应该给予科学、正确的解答,不应该含糊其词,如果这样说:“电脑视频上了年纪了,颜色出现了偏差”,然后再把原格式照片调出来给孩子们看,这样就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科学知识点方面的错误暗示。

  区县点评:

  倒影是生活中美丽且有趣的一种现象,本次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理解《学习活动》新教材参考案例的基础上选择科学探究这一价值点进行了创新设计,巧妙提供材料让孩子们能看到更清晰的水中倒影,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观察探究愿望,在看倒影、玩倒影、说倒影、辨倒影中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启迪、成功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31 14:04:5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要体现是  鲜活的,生动的,学生敢说感想敢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10: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