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
琼海市潭门镇凤头小学 杨叶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对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走向“经验”。
关键词: 操作活动 生活经验 参与探索 迁移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四基”之一。所谓经验,即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越发丰富,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学生原来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也就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习,形成新的活动经验,而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将是后续数学活动的基础。于是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对于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笔者有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取活动经验
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完全有别于知识的获取,它需要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中生成,也就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在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学具,把圆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剪下扇形拼起来,就近似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的面积s=πr×r,即: S=πr^2。这样,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切割拼合,很容易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积累了有效的活动经验。让学生经过思考再交流,此时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意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
动手操作不仅仅是直观、形象的“手指运动”,更是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画”“剪”“折”不仅丰富了感觉、知觉的经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操作经验与思考经验、策略性经验的有机融合,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活动过程的开始。所以,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经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因为他们在上小学之前,已经遇到许多数学,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比过物体长短、大小、轻重、厚薄、宽窄,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一起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们最关注生活中的哪些,经历了哪些活动,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
例如在《折扣》的教学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有与家人去商场购物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节假日,许多商品都有打折,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与“打折”有关的活动经验,已经对“折扣”的这个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把生活中的例子搬到课堂中,让学生把新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更容易理解“折扣”的意思,能更好的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打折”的经验构成了其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独立的思考过程,运用已有的经验去了解认识新知识,去思考探索解决新问题,让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实例,把实际生活中的丰富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在应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