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3 09:18:31
|
只看该作者
二、 研修,为目标达成助力
当实践型教育家的蓝图绘就,当奔赴目标的壮志立下,面对一系列的具体的任务,我开始感到有些茫然和无助。名师工作室该怎样运作?如何自达达人?教师发展学校是怎样的架构?能为教师发展做些什么?教育家?总要有些理论和成果吧?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怎样才能使研究成果效益最大化?当我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再次翻开培训课程表,不禁感慨于培训规划者的前瞻性。这次的课程设置可以说量身打造:既有裴娣娜教授这样的专家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引领,也有浙江省教研室的专家从课改实施角度的指点,更有浙派特级教师就名师工作室建设、班主任工作现身说法。可以说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面面俱到。兴奋!这是我此时的感觉;紧张!这是我对过程的预感;充实!这是我对研修的期望。
短短的五天,我仿佛一块压缩海绵被扔进了信息的海洋中,忙不迭的汲取。我了解了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与制度,认识到多方联手的力量;我惊叹于肖培东名师工作室的成就,感受到它的凝聚力与辐射作用;我看到,在课改中浙江的教育同行们不断地反思与实践,这提示我:且行且思是优秀教师必须养成的习惯;我感动于方海东老师对于德育工作的“用心+用力”,暗下决心要成为“不让学生后悔”的老师。特别是在培训的最后一天进行的《教育科研方法:课题的设计与申报》,使我们如焦渴处饮清泉,收获多多。
三、评价,为不断前行导航
我们都知道评价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评估、反馈、比较、激励。它既可以促进被评价者的成长,也可以发挥甄选功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无数次的被学校、同事、学生和家长评价。但是此次,穿插在培训中的“无领导人讨论”的评价方式是我经历过的最特别的一次。
在重温了两天“白天上课,晚上作业”的“再学生时代”后,看了看课表上安排:今天上午是“无领导人讨论”,心中窃喜:无领导人?那不就是大家随便聊吗,轻松!谁知丁主任的一句话颠覆了我天真的推测。
“什么是‘无领导人讨论’?有谁查过吗?”
愕然。
问了度娘,大吃一惊:不是闲聊,是评价哦!也有人称为“群面”。这该如何是好?继续了解后我发现了它的“有趣”。首先,“无领导人”意味着没有权威,角色可以自己挑。这是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那么自己既有机会成为“领导者”,也可以担当“时间控制员”或是“意见贡献者”。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讨论”≠“漫谈” 。平时,如果让我给“讨论”这个词找近义词的话,我的个人词典里大概会蹦出“各抒己见”、“漫谈”、“碰撞”等词汇。不过,当我们拿到了讨论的题目——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相互转换,另一个词出现在我脑海里:“解决问题”。这才是讨论的终极目标。于是。我们改变了“漫谈”的方式,采取了“个人思考——各抒己见(计时)——达成共识”的三步走方式。校长们从全局出发表达看法,老师们从个案出发阐述理解,我受科学课教学中的概念图启发,以图形配合阐述意见,最后大家又进行了总结性梳理,提出了具体策略。短短50分钟的讨论,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真是出乎意料的高效。我不知道这次“群面”的结果如何,但这次评价却给了我特殊的体验,同时,也促使我们在反思中揣摩在未来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中,该如何引领、组织一个团队,该怎样针对“问题解决”营造叙述研讨的氛围。这样的“评价”,促进功能远远超越了它评估、甄别的功能。它在为我们的“中原名师之路”导航。
职业发展需要知识,更需要技能;需要机遇,更需要动力。在本次的年度培训中,我们看到了未来专业发展的新蓝图,提升了专业素养,为完成研修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