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无意中翻开一张报纸,其中有一篇文章吸引了我《别把原创的小孩变成了盗版》。文中写到:美国某名校考官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申请材料一模一样,特长都是弹钢琴、跳舞、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观点幼稚,表达平庸,显示出他们想象力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他们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的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英语,我们也得学;别人家的孩子上钢琴课,我们也不能落后。跟别人一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中国向来鼓励大家要平庸、要合群、要一致、要千篇一律。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有时我们就成了盗版生产商,在学校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应该像谁一样怎么做不应该那样做;朗诵时感情投入要怎样要怎样;做题步骤有时都有死规定;画画要改造成模板那样等等
在家,孩子们家务活一律不参与,而是硬着头皮完成各种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到深夜;周末更没有自由,去上各种辅导课、兴趣班......,孩子们简直成了“机器人”。如此的忙碌,孩子们很快乐,愿意干这些事情,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有些欣慰。如果他们不快乐,不知道喜欢什么,无兴趣、无特长,难道我们不自责吗?于是,我在想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是社会这个大家庭造成的?我们谁愿意把孩子们都变成一个个大差不差的“盗版”,反过来在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跟别人不一样,需要我们花心思去发现孩子天性中独一无二的部分,而且一旦发现就得不断培养,这需要金钱的支撑。生活当中,总有一些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高人,他们的背后又有多少的酸甜苦辣,这一定是一种坚持。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无论做什么,陪孩子们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