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重情感体验 感受古诗魅力 ——《咏华山》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17: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咏华山》。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古诗教学的新文体——“文包诗”。我们想通过《咏华山》这个课例,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以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没有浓厚的兴趣,课后经过调查我们得知去过华山的孩子并不多,华山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他们对于华山的印象十分模糊。为了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更真切的感受到华山的高大和雄伟,我们认为图文并茂,创设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在第二次试讲前通过介绍华山的视频、图片,补充有关华山的背景资料让孩子们先全面地了解华山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了解华山的急切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我们还认为在教学伊始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孩子们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课一开始,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生字词,紧接着说“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顿时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第二次试讲教学环节中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提出问题:“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很多孩子们并没有说到华山的“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读出华山的“高”呢?是我们第二次研讨中要突破的难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孩子找出了第二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接着让他们试着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谈体会。文中关键词句是和诗歌紧密相连的,抓住这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可以帮助孩子深入理解诗歌。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词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样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孩子进入了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在试讲时,很多孩子能够把描写华山高的句子找出来,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缺。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帮孩子们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一定地引导。例如:文中“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个句子,我们先让孩子们说一说山腰是山的什么地方,他们都能够表述出山腰就是山的中间,山高度一半的位置,教师进一步引导,白云都在山的中间飘着说明了什么,这样孩子们很自然地感受出山的高。同样的方法,引导他们抓住“除了……都……”“远远近近”“显得”等关键词语,并借助课文插图,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华山的高,此时再来朗读课文时抒发的感情也就与文章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在第三次试讲时,我们让孩子们尝试把每句诗的意思从前面的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但是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难度过大要求过高了。通过研讨我们认为直接用课件把诗和文的内容展示出来,对照朗读,让他们初步感受到“文包诗”课文的特点,从而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诗意。如: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学习这一诗句,老师出示课文第二段句子“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这样通过结合上下文,让孩子对照着读一读,他们就能对这一句诗有了稍微具体一些的感悟。而下面的诗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让孩子结合上两句的学习方法多读读文中描写这两句的句子,进行一下对比,引导孩子展开想像,仿佛自己抬抬头就能碰到红艳艳的太阳,俯下身就能抓住随风飘来的片片白云。孩子们有了这种感受,把整个段落连起来,反复诵读,不光可以顺利地领悟诗句的含义,而且能充分感受古诗句结构的奇妙和汉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06: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