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0: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予以关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未来祖国合格接班人和建设着必备的一种能力。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我们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勤思好问,敢想敢说。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就是疑点。问题分低级、中级、高级。高级型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靠记忆和推理,还需运用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性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问题意识非常科学而辨证的阐述。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启动学生思维,活跃思维,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奥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1、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向学生讲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最后,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予以表扬。2、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

3、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前提是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许多和他原有知识经验有矛盾的现象,使他们头脑中经常带着“为什么”,学生也会通过观察打开眼界积累大量感性材料,使思维有丰富的感性基础。从观察着手,引导学生边看边想,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变化中寻找规律,从而帮助学生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

要使观察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须结合课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认真观察,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如教了《小蝌蚪找妈妈》后,许多学生都养起了小蝌蚪进行观察,观察小蝌蚪生长的过程,当他们发现小蝌蚪脱掉尾巴后不是逃走就是死在瓶里后提出了不少问题,对青蛙是两栖动物及其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次,须结合图片、实物、参观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不会观察的实际,通过图片、实物、参观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对比法、顺序法、远近法等等。如用彩色教学图片,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两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观察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先看主要对象,后看景色背景),此外还指出看景可由近及远,也可由远及近。总之,要有次序地看,这样看得仔细,不易遗漏。

接着,我们又作了一次试验,让学生观察小白兔,写出它的特点。结果,成绩较好,有的学生写了十点。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小白兔身上披着雪白的皮毛,两只长耳朵立着,两只红眼睛像灯笼,三瓣觜的两边有胡须,大白牙,四条腿,前腿长,后退短,走起路来蹦蹦跳,身后还有一条短尾巴像小绒球。这就是小白兔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使感知和思维环绕观察对象展开。我们在引导学生参观动物园时就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比谁看得多;二、结合课文重点看,比谁看得细(如孔雀美丽的外形,大象的外形);三、看一看鸟类和兽类都有哪些;四、看一看你最感兴趣的动物。由于学生在参观前明确了目的要求,在观察过程中都能认真仔细地看,作些必要的笔记,对老师要求重点看的内容都能主动去找,因此回学校所做的观察作业基本上都能达到要求。

再次,须改进作业练习,培养观察习惯。

在激发观察兴趣,指导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只有坚持观察,有恒心,才能从事物的变化中提出问题,发现规律,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上学期开始,我们对作业练习进行了改进,把抄写练习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把课本作业与课外观察作业结合起来。在课后,让学生多做观察性、思考性作业,并要求记简短的观察日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如教了《捞月亮》后,让学生观察星空,观看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学生很有兴趣。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学生不仅明白了月亮有圆有缺,而且还认识了新月和残月,为学《看月食》做好了铺垫。有的学生开始观察到夜空的景色与天气的关系。他们在日记上写:“我每天晚上总是看星星和月亮,如果我看到没有星星,第二天早上天气是不会好的。”由于持之以恒地反复地观察,学生不仅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归纳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事物作出科学的判断来。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是加强“双基”教学。

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教师要运用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

我们在分析《初冬》第二部分雾后的情景时,运用了比较法,要求学生自己读第五至第八小节课文,再对照前面一、二、三、四小节课文,比较一下同样是写“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了两点:一是写的顺序不同,雾中是先写塔、小山、田野和树林,后写太阳;雾后是先写太阳,后写塔、小山田野和树林。二是词语运用不同,雾中写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雾后是“望得见”了;雾中写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雾后写“也看得清了”;雾中写太阳“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雾后写太阳“射出光芒来”。在学生自己发现这些变化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时学生就活跃起来了。他们说雾散后,塔、小山、田野和树林能望得见、看得清,是因为太阳光强了,天比较明亮,因此要先写太阳。学生又说大雾茫茫时的太阳光是不耀眼的,所以用“发出”,而雾散后太阳光是强烈的、刺眼的,所以用“射出”;雾中用“淡淡的光”,雾后用“光芒”。课文教完后,我要求学生仿照雾中写法,由远及近,写一写自己在大雾天观察到的景象,如有一个学生写道:“那天早晨我上学去,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雾,它真像一片云海啊!远处的房子望不见了,近处来来往往的汽车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通过启发思考,分析讨论,读写训练,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字、词、句的用法,而且想象力、思维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一种基本训练是指导自学。

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未来十分重要。善于自学就能思路灵活,学习主动,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是从课前、课内、课外三方面结合进行的。

1、课前要求自学预习。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始指导自学,就需从“问题”入手。要求学生在每学一篇新课之前,先认真自学预习,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不懂的问题,把它记在书上。

开始自学时,班上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大多数学生只会提些不理解的字或词,提的问题中有些还脱离课文,甚至幼稚可笑。对此,我首先肯定能够提出问题就是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表现,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接着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凡是不懂的、想知道的、感兴趣的问题都可提,课前能提,课中、课后也能提。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日渐提高了。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训练,提问的人数从五分之一增加到无分之三,问题的面较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问题能提到课文的关键之处。如预习《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狐狸对乌鸦说话怎么那么有礼貌?狐狸为什么要问乌鸦的孩子好?乌鸦的羽毛并不漂亮,狐狸为什么要说比麻雀的好看?聪明的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课前的自学预习,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可以在课前整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改变了学生的被动状态,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养成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习惯。

2、课内指导自学方法。

学生提的问题质量如何,往往与他怎样进行思考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思路的研究,注意克服学生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缺点。我们经常利用教完课后的点滴时间,对学生在自学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研究、比较,以提高学生扣住中心进行思考、提问的能力。如教完《兰兰过桥》后,我把学生提的问题逐个读一遍,要求学生分辨一下哪些问题是紧扣课文的,哪些问题是多读几遍,或多想一想就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意义不大或是脱离课文的。通过讨论,学生觉得有些问题是紧扣课文中心的。如兰兰过的第一座桥为什么叫潜水桥?桥上能过火车吗?兰兰过的第二座桥为什么说它很轻巧?它怎么会自动折叠?为什么说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兰兰的爷爷是谁?提这些问题的学生,说明他们阅读认真,善于思考。对于桥到底在什么地方?兰兰的爷爷用什么给塑料桥打气?学生们认为这类问题与课文无关,因为题目是“兰兰过桥”,要研究怎么过。针对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的思路,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正确思考在增加课外阅读方面,我们要求广与精相结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有益的书,一方面要求重点读好与课文密切配合的文章。如学过《兰兰过桥》后,一让学生读一些有关桥的文章,了解世界各地的名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学科学家顽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一定继续探索,坚持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