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8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
抗日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重点难点
1.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抗日战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师生一起解析课题——
小──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略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抓住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要点。(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A.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B.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C.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D.有志不在年高。
三、再读课文,师生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点拨,读议句子。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两次出现有什么重要的意思?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3)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4)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指导归纳各段段意,提炼成为小标题:
(1)引导归纳各段段段意。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浓缩段意,提炼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特别提醒:对学生加小标题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比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4.想一想,段落之间有怎样联系?
(1)课文描写还乡河的景色幽什么作用?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2)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
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3)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4)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
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对比阅读,领悟景物描写作用。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
(2)“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1)“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了解战争给百姓,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伤害。
(4)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小 游泳技高
英 上学明理 热爱祖国
雄 勇斗日寇 宁死不屈
雨 跳河潜逃
来 死里逃生 勇敢机智
练习设计
一、借助字典,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还_____( )弹______( )扎______( )拧______( )
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二、形近字组词。
晋( ) 冀( ) 絮( ) 枕( ) 挪( ) 榴( )
普( ) 翼( ) 柴( ) 沈( ) 哪( ) 溜( )
三、恰当地搭配词语。
( )的芦花 ( )的浮云 ( )的苇絮
( )的眼睛 ( )的芦苇 ( )的本领
( )地叫着 ( )地哭着 ( )地飞来
( )地看着 ( )地指着 ( )地抓住
四、填一填,读一读。
一( )河 一( )雪 一( )鱼 一( )雨
一( )房 一( )血 一( )糖 一( )花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雪亮( ) 爱护( ) 温和( )
凶恶( ) 防备( ) 摇晃( )
六、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声音的词,找一找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人入水中:_______________许多人小声说话:__________________
人跑的声音:_____________爸爸抽烟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课本:_________________门响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枪栓响:_________________日本鬼子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缩句。
1.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的天上飘着红绸似的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苇塘的芦花飘飘悠悠地飞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在横线上补充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1)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书目——《保卫延安》《红岩》《小兵张嘎》等。
2.电影掠影。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3.篇章阅读。
小英雄雨来(续)
管桦
满脸大胡子的鬼子指挥官,又长又密的眉毛底下闪动着一对凶恶的圆眼睛,飕地一声抽出指挥刀,放在雨来的脖子上,用中国话说:“小害(孩)带路!死拉(了)的没有!”
雨来没有回答,心里暗暗打主意,怎么办呢?把敌人带到哪里去呢?
鬼子指挥官见雨来直瞪着眼睛不说话,以为这小孩吓昏了。把刀从他脖子上拿开,口气变得温和,好像是安慰雨来,说:“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了)的没有!”
雨来心里想:把他们带进地雷阵,这倒是个好机会。
见雨来还是直瞪着眼睛不说话,那个瘦脸上长满小红疙瘩的特务,弯下腰,直望着雨来的眼睛,大声叫道:“听见没有?给皇军带路就把你放了,要是不带路就割掉你的脑袋!”
雨来心里说,要是顺顺当当答应给他们带路,他们也许还要疑心呢,不能叫敌人看出破绽。
鬼子指挥官见雨来瞪着眼睛不说话,就把刀在他头上挥动着,吼叫:“带路!带路!”
那个紫黑脸膛宽鼻子的特务,在雨来的背上打了一拳,又顺手往前一推,叫声:“走!”
雨来被推搡着在前面走,两百多鬼子和特务在后面跟着。雨来站住脚,脸上装出恼怒的神情,说:“这么推搡,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
鬼子指挥官向那特务挥了一下手。特务对雨来说:“好,好,不推搡啦。乖乖地给皇军带路!”
到了村东的大路上,连鬓胡子指挥官,耗子一样的小圆眼睛,滴溜溜转动着,瞧瞧那些土块下面的红绿纸条,又瞧瞧雨来。紫黑脸宽鼻子的特务,急忙上前问雨来:“这些都是地雷吗?我就不信!”
雨来回答说:“不信?对啦,没有地雷。你去踩一踩吧!”
紫黑脸宽鼻子特务,伸出大巴掌,给了雨来一个脖拐,咒骂着:“小兔崽子,我知道你没安好心!”
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漫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弯弯转转,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雨来故意扯开嗓子喊叫着:“小心地雷呀!”
一个鬼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以为踏着地雷了,惊叫一声,趴到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忽啦忽啦闪到一边,叽哩咕噜趴下来,吱哇乱叫。
趴了一会儿,不见雷响,鬼子们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满脸惊慌,仿佛都吓掉了魂。
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广阔的田野上,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一块没有刨掉的玉秫秸,哗啦哗啦抖动着干叶子;还乡河水打着旋涡,阳光下闪耀着的泛白的浪花,以及水鸟的叫声,都使鬼子心惊肉跳。
雨来故意领着敌人从写着那几个大字的路上经过。鬼子兵们走过时,都战战兢兢地瞧一眼地上那行特别显眼的白粉笔字:
“这是中国的土地!”
读一读,想一想
1.细读文章,说说雨来是怎样给鬼子带路的?
2.品读描写雨来神态和言行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雨来有怎样的特点?
倔强的小红军
陈靖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导读小语
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路上。在文章中作者采用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法,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可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读一读,想一想
1.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2.细读短文,简要地说说小红军说服陈赓的四点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讴歌了小红军和陈赓怎样的思想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