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语用,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9:5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镜头1:

某次课堂上,老师兴致勃勃地讲着课文《秋天来了》,她拿出一张张图画:“秋天,漫山遍野挂满了红山楂,美不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美!”

“银杏树上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美不美?”

“美!”

“果园里葡萄穿上紫色的棉袄,苹果羞红了脸蛋,美不美?”

“美!”

……

“那么我们就来画一画美丽的秋天吧!”

于是,孩子们三下五除二地拿出画笔,一个个画得不亦乐乎。

镜头2:

这是二年级语文教材练习中《读读背背》的环节,课本呈现了一张图画和四个成语,显而易见,它的目的是结合图画理解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预习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把成语的含义写在书上,回家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谁来给我说一说第一个成语的意思。

一生起来说。

师:谁能借助拼音准确地读读这个词语呢?

四个成语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师:现在你们都会读了这四个成语,并借助词典理解了它们,老师看看谁脑袋瓜最好使,已经能够背下来了呢?

于是一个接一个换着方式背。

……

就这样教学任务都自认为完成了,前者让学生体会到了秋天的美,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孩子还都很喜欢;后者根据标题“读读背背”要求既会读也会背了,提问的力度也很大,孩子们背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只要有经验的老师听完后就会哭笑不得,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用。其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学拼音是为了认读生字;学笔画和部首是为了书写并记忆文字;识字最终是为了阅读、写作。更不用说语文处处皆体现: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连方法也是为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我们课堂教什么?语用!语用是什么?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运用。

示例1中,体会秋天的美,需要孩子们通过对秋天的认知,加以适当的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和书写秋天,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才是语文课要达到的;示例2中,结合图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描述成语的意思,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应用,甚至图画还可以成为学生运用成语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并用上教材给出的成语,这都能考察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会读读背背。

许多人把语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个人认为一点也不夸张,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就是为了运用。说到语用,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语用学的概念: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这放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是不是恰如其分?当然,语用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学科,而且它是在理解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我们认为“有深度的语文”的范畴。

很多语言专家认为:抓住了语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我们要抓住学生进行体验的环节,不要试图把所有的技能一下子“倒给”学生。我相信,唯有抓好了语用,学生读书会更加透彻,写作会更加顺畅,也将让语文教学不显得那么困难重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0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