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反思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0: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0:28:43 | 只看该作者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燕龛学校  白雪亮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将以上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高中学习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六、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ppt]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在我们亲自动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之前先看段视频来概括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视频
(分析)抽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
3.集气瓶装满水
4.加热试管
5.收集气体
6.停止加热,移导管
[归纳总结]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要求]收集两瓶氧气,且其中一瓶底部要有少许水。请同学们合理分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分工,动手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
2.铁+氧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九、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十、[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0:29:06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一、实景切入,设疑引课。
在新课的引入上,新课标要求从实际情景入手,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堂课我首先展示了两瓶无色气体(空气和氧气),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鉴别它们。同学们热情高涨,都想大显身手,表现一番,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案。针对这些方案,我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实验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并挑选答对的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自然学生很快就正确掌握了氧气的检验方法,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话锋一转,提出“誰知道刚刚使用的这瓶氧气是如何制取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新课引入方式虽然简单,但紧凑、实效。
二、实验探索,突破难点。
探索性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它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这一节中,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概念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领会,我采用探究实验的手法,在演示该组实验前,预先设置好观察点,进行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三个实验各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主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印象十分深刻。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目的。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如此处理教材,耗时较多,影响了下一环节的进行,若能改为三个实验同时进行,就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对比性更强。二是有学生提出这组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不能证明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后其性质与质量没有改变。因课前准备不足,不能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及时解决,只好留在课外活动中解决,这是今后教学时要注意的。
三、明理强化,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主攻方向。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是这一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我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仪器的安装、试剂的取放、气密性的检查、加热的方法、气体的收集、实验后的处理等操作环节讲清讲透要点,同时指明违章操作带来的后果,使学生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来操作演示,就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增进师生的双边交流。
总之,这一节内容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有不完善之处,但从学生的反馈表明,效果尚好,教学还是较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7: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