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异”到“心意”中学教师教学随笔
记得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其实,行文应追求章法布局,既要形式上不拘一格,更要内容上高低起伏。固然,平铺直叙是需要的,但至始至终若以一种形式展开,那只会让读者产生寡淡无味之感。同样,生活中的语言表达除了酝酿好内容之外也应该考虑好以恰当的形式,这样才能把意思积极传递给别人,使他人乐于接受以至产生共鸣之感。
赵宪宇老师在《怎样表达》一文中说:“世界上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只是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目的和效果。我们要研究表达方式,研究如何表达。”细想之余,果不其然,表达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拿子女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意来说吧。有直截了当表白的,把对父母的爱意用言语以直接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样的方式或许效果一般。若是子女能学会赞美父母的优点,哪怕是真诚赞美父母平日里做的饭菜也会让他们感到欣慰。这样的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会让父母找到一种幸福感。还有在父母的生日精心准备好一份小礼物,哪怕是一张卡片或是远方的电话问候都会在父母心中产生温情的涟漪。赵老师在文中说:“要表达‘我爱你’直接张开大口是一种表达,这适合热血沸腾型的。但《诗经﹒静女》中,男子的表达是送一根茅草,很含蓄,因为对方是一个文静、美丽、质朴的少女。”读到这里既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到意味深长。恋爱期间男子表达对女子的爱意也应讲究方式。面对不同的女子,形式就会有所不同。除了直接和含蓄两种形式之外,还有诗意浪漫的,比如“你在我眼前,你就是整个世界;你不在我眼前,整个世界就是你”,这适合那些喜欢新鲜、追求新异的时尚女子。总而言之,只要爱的方式的表达贴切就会收到言半功倍的效果。
传说有唐伯虎给一个富贵人家的老太婆题诗贺寿。劈头一句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诗句一出,在座的人全都大惊失色。诗人笔锋一转写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伙听了又不禁转怒为喜。第三句是:“儿孙个个都成贼。”诗句一出,众人哗然,儿孙震惊。但诗人马上写出第四句:“盗得蟠桃庆寿辰。”这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不佩服唐伯虎变幻莫测的杰出文才了。如果唐伯虎的题画诗也写些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样的陈词滥调,还会收到这样的效果么?肯定是不会的。这实际上就是表达方式的奏效不同。之所以所有的人都由衷佩服他的这份祝福的心意。是因为唐伯虎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形式,语出惊人,诙谐幽默,听者为之动容也是情理之中了。
若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多一些对表达方式的推敲,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赵老师在文中说:“同样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有效地去接受,表达至关重要。而我们常常可能只重视内容的呈现,忽略了教学的形式表达。教育学生要有积极的意识。”说得极其在理,我也深有同感。记得在一次区心理健康会课比赛中,我执教的课题是:“学会欣赏,走向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一改平日里惯用的“开门进山”式的表达,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然后对学生说: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你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接着我说,一张旧的一百元人民币,你要吗?一张被揉皱了的一百元人民币你要吗?后面的答案也是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然后,我就以此设问:一百元人民币会因为新旧或平皱而影响它自身的价值吗?同学们都说,不会。我然后说道:其实,每个人也有独特的价值,我们不能因为相貌是否漂亮,出身是否贫富而自卑或自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导入方式我不敢说有多好,但至少比平时的直抒胸臆效果要好得多。从学生的积极情绪反应我可以看得出他们很喜欢。接下来同学们更加融入我这个陌生老师所上的课了。
其实,不管如何表达我们的心意,关键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灵活结合。新异的形式会让我们的心意表达更加丰富更充满吸引力。同样,我们教育教学语言的表达既要依赖于平时的思考与积累,又要结合内容,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少一些机械单调,多一些生动趣味。
张泾中学 胡小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