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还不能像有些发达地区或国家,基础教育推行综合课程开设的情况下,依然进行着学科教学,这样无形之中会出现各学科之间不够整合,缺乏有机有效的取舍、脱节或重复现象,相同的内容各学科侧重上似乎少了应有的配合。
在教学中,我们在办公室就会相互打趣地说,“*老师,这些内容你们教材里不是有么,怎么还不领着学生学习,还是落实不到位呢,我们该用上了,我上课让学生谴责你哦。”“你有能力你都领着学生学,你可以上课让学生拿出课本你教他们一遍或复习算了。”“你想得到美,这个内容在我们这一课又不是重点,只是做个情境创设,发现学生不会,为你捉急罢了。”“皇帝不急太监急,你急什么,有什么用呢?!”……
大家相互“鄙视”地笑着,然后各自上课,这样就都知道,也注意备课要考虑到学情,各学科渗透的把握,不能一厢情愿的。
于是,也就出现了有时同样的内容,不同学科老师都一带而过,认为别的老师要讲;有时候不同学科老师都讲,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把握较模糊,学生也会不胜其烦,莞尔一笑,告诉老师说,“我们在**课上刚学过。”言外之意,老师怎么这么啰嗦。
的确,这两种做法都有些不负责任,不能算作以生为本的。但是,每天忙忙碌碌,有时候不同科教师又难以沟通进度,怎么办么?
我认为,学科教学不排除“多管闲事”,教学不妨是开放性的,拿不准相关内容是否别的学科学过,可以先测后评,进行铺垫的。
比如八年级地理下册有《香港和澳门》一课,涉及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区旗区花历史性知识,不可能回避,也不能铺开来学习,我就采用课前小测试,你知道么,让学生判断纠错,作为课前置疑逐步引入到关于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学习,自然融合了。
还比如对于“氹仔岛”中“氹”字的发音,还有长角三角洲六大古镇之一“甪直”中“甪”的发音,作为地理学科一定不会考试,只要会写就行,甚至开卷考试,学生想到查出抄上就行。但是这样教学显然是有缺漏的,在黑板上或导学案上一个友情提示就解决的事儿,为什么不举手之便呢?!
再比如地理课上经常遇到统计图的绘制与阅读,如果想着数学课上学生一定学过,能一带而过就一带而过,结果一定是错的,因为这也是地理学习的重点,绘图方法和阅读内容呈现的专业术语运用,这是数学课不一定都会渗透,也只有地理课示范到位,学生才能成为地理学习素养,达到延伸迁移效果。
总之,学科教学不排除就事论事,无限制的拓展,失却学科特色,也不排除因需要而旁征博引的,无需推脱,无需指责,因为为了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学生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