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经教研论文 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8:3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促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达到教学目标。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每当听到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为什么常令我们惊叹不已?尤其是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时“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出“能探风雅无穷意”……我认为,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正是通过其拍案叫绝的教学语言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方能“随心”演绎、挥洒自如,“弹出”课堂精彩一片。
回到现实中来,我作为一名兼职教研员每年都要下校听诸多的公开课,但常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任然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浪潮;任然跟不上课改的步伐;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老师信口开河,说话毫无条理,学生犹如坐在云雾之中,不知所云;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懂,将知识反反复复地灌输,反而令学生越听越糊涂;有的老师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将自己的意思明确表达,常常辞不达意……为此,优化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认为,优化教学语言,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一、课堂导入——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学生能否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关键取决于教学语言。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能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能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导语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关键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导无定法,导之有法。新颖的导语设计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探究,对知识广泛的涉猎,对学生深深的热爱,更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只有这样,闪亮登场的导语才有可能如一块石头击入平静的湖面,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和谐快乐。                         案例1:我校的丁晓燕老师在模式二教学《鲁本的秘密》一课时,安排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来揭示课题:首先播放了一段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让学生谈感受(略)。然后进行了煽情:每次看到小男孩端着一盆洗脚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时,我都会被水花四溅的画面,宝宝纯真的笑脸所深深地打动。你们当中有谁也为妈妈洗过脚;生:(略);其实,对父母爱的回报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也渐渐地懂事了,我们要做一个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的孝顺孩子。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外国小男孩一鲁本,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秘密,也正是这个秘密体现出了他对妈妈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本的秘密吧!相信,这样的导语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精巧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但却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时语言的提炼、技巧的应用,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提问时语言的提炼、技巧的应用却往往被人忽视或淡化,导致课堂随意发问,效果令人遗憾。案例2:桃山完小的一位老师在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时,她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威尼斯吗?威尼斯是世界上的什么城市?为什么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坐在船舱里的感觉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抛出的问题一浪接一浪,反反复复地兜了一大圈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对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却没能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更没能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国独特的风光,反而把学生搞的一头雾水,糊里糊涂。反之,艾家湾小学的金玉平老师在执教《丰碑》一课时,整节课他巧妙的抓住了两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初读了课文,让学生思考:将军和军需处长的行为使你想起了哪些词?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性格特点?教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就是两个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精心设计提问,做到以教学目的为指南,同时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的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语言——趣味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烈、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舒畅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一句妙语、客串一段幽默小品、自编一个顺口溜,会让学生在一笑中放松紧绷的思维,在品味中调动积极的思考。
案例3:在一次下校搞观摩课的活动中,马家河湾完小六年级的马俊海老师在上一节可能让学生深感枯燥无味的写作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趣:老师以一段开场白开始了这节作文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此刻你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当然是春游啦!”……学生们异口同声,情绪高涨,“这……安全是个问题,还耽误学习,这事得学校领导同意才行啊,因此我看还是取消这次活动吧!”老师态度有点不明朗。“为什么取消”?教室里群情激奋,吵吵嚷嚷,有的敲桌子,有的脸涨得通红,有的趴在桌子上生闷气。“好,大家的心情我理解,既然大家都愿去,那我们就每人写一份‘建议书’,然后由我亲手交给学校领导,如果大家写得好,格式正确,理由充分,语言准确简洁,我想校方或许能够允许”。如此引入正题,把写作的格式、要求交代清楚,学生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此时的学生怀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写下了情感激荡、情真意切的作文。
由此可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学语言能如实地反映出教师思维活动的成果。对于课堂教学的引入、内容的过渡、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思维的激发、探究活动的调度把握、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经过优化的富有趣味性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教学指导,对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评价——真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真诚的评价语言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高潮。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性语言的恰当表述,使它既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又能正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
案例4:我校马小琴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师生共同探讨“如果父母都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时,大家纷纷谈出许多不良后果,只有一个学生却独树一帜说:“其实后果不是一定的,如果我听到这样的评价,也许会更加努力,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偏不让别人说糟糕透了。”老师马上肯定他:“你太棒了!不随波逐流,能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的?”一句真诚的适时的评价,胜过千言万语,打动学生心弦,评出课堂精彩一片:
“这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 ;
“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
“你读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念得比老师还要棒!”;
“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你在等待机会发言,老师帮你一把,你就站起来了!”……
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五、过渡语言——精妙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是演一出戏,过渡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  
案例5:我在听一贯制学校的锁玉玲老师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锁老师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对周总理的“敬”,对周总理逝世的“痛”,就通过几次激情过渡语做铺垫。其中有这样几处我记忆犹新: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第二层前他这样过渡:十里长街,十里人群,十里哀悼,十里深情,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他们是怎样表达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学完第一段转入“望灵车、送灵车”部分学习时他又这样过渡:我们运用了分理层次,品词析句,感情朗读,认真学习了“等灵车”这一场面,可以说,我们对总理怀念是多么深切!我们对总理的爱戴是多么真挚!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下文,再深入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厚感情……这样过渡,既自然,流畅,又扣人心弦
因此,语文课上过渡语“渡”的准,能够准确地总结;“渡”的巧,能够巧妙地质疑;“渡”的活,能够灵活的拓展;“渡”的到位,能够有效的激情……课堂过渡语的巧妙运用能实现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发展,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自然流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使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  
六、教学小结——深广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有先声夺人的开头,更应有“画龙点睛”的结尾,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遐想联翩的余音。课堂教学中如何收好这个口呢? “画龙点睛”的结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咀嚼、思考、领悟;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去欣赏这篇课文的立意美、情感美、语言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读学说,从读学写,对本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强化。总之,好的、有深度的结束语,能为一个片段、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能给学生带来某些启迪或留下无尽的回味,且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案例6:去年,听了新华学校马倩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的课堂小结就很有艺术性:在结尾处,马老师先采用引读的形式,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接着,她用低沉的语调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一片沉默。 
马老师:老师哪里是在擦掉自己的板书?分明是模拟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马老师:老师留下的哪里是字体的残迹,分明是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废墟!在马老师的一擦一拭之间,在那一块稍留残迹的黑板上,留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思考……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没有优化的教学语言,只能使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零乱不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繁乱无序,教学气氛死寂无声,教学效果极差,结果是教不知所学,学不知所教。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头等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具有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变通性”;表现不俗、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心智灵活、语言流利的“流畅性”;深思熟虑、精益求精的“精密性”。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8:40:13 | 只看该作者
艾村完小  马汉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4: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