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8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温故知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 )( ) 枯瘦( )( ) 详细( )( )
慈祥( )( ) 爱戴( )( ) 惊异( )( )
2、成语填空
囫( )吞( ) 张( )李() ( )经风( ) 北风( )
( )然大( ) 一目( )行 一知( )解 ( )痛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 ② ③ 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4、阅读句子并作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⑵这句话体现了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和 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含英咀华
(一)“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 这件事,通过 描写,表现了鲁迅
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19、一面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 shā)颓唐(tū tuī)熏黑(xūn xiōnɡ)
虐待(lüè nüè)赫然(hè chì)抖擞(shù sǒu )憎恶(zēnɡ zèn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 ”字, 次写到鲁迅的外貌: 的脸,
的头发, 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 的崇高品质和 的性格。
含英咀华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这是 写给 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
。
2、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了哪三点建议?
①
②
③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个句子以 来打比方,说明只有 ,才能 。“许多花”比喻 ,“蜜”比喻 。
20、有的人
温故知新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含英咀华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这首诗中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表达的意思一样的一句是
2、朗读并试着理解这首诗。
3、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大观
鲁迅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温故知新
1、看拼音写词语
chú fánɡ cìwei wǎn lián xiánɡ xì huǎnɡ rán dà wù
( ) ( ) ( ) ( ) ( )
kū shòu shì shì wén zhānɡ ké sou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2、选词填空
深奥 深刻
①伯父的话虽然太( ),不容易理解,但伯父严肃的表情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去世 逝世
②爷爷( )了,我们一家人都很悲痛。
③鲁迅先生( )了,许多人怀着崇敬和悲痛来悼念他。
只有……才…… 既然……就…… 哪怕……也……
④( )刻苦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⑤你( )不甘落后,那( )应该奋起直追。
3、写出两句鲁迅的名言
①
②
4、修改病句。
⑴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⑵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
⑶妈妈常对我说起那过去的往事,要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⑷我们从小要学会爱劳动的好习惯。
含英咀华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举目无亲 (①抬起 ②全 ③推选 ④举动)
一见如故 (①原来的 ②原因 ③朋友 ④故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 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奔跑”是指
“汗珠”喻指
3、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
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 萧红才华出众 ③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4、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思而行
学完这一单元,我最大的收获是①
② ③ 今后还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
精雕细琢
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许是你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的同学、伙伴,也许是曾帮助过你的一个陌生人……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温故知新
1、连线
《采薇》 唐诗 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②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③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④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⑤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⑥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⑦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实践活动
☆你都搜集了哪些诗歌?把搜集到的诗歌分类整理一下,填入下表。
类别 诗歌题目 作者 名句
写
景
诗
送
别诗
思乡诗
咏物诗
☆ 我把搜集到的写景诗又按季节进行了分类
类别 诗歌题目 作者 名句
有关春天的诗
有关夏天的诗
有关秋天的诗
有关冬天的诗
☆我要把我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
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诗歌是 写的 ,诗歌内容如下:
我推荐这首诗(词)的理由是:
含英咀华
品读下面两首小令,填空答题。
(一)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二)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华。(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志远《天净沙?秋思》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给人 的感觉,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白朴《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 ”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 , ”一句 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语文大观
趣说唐宋诗词之最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倒霉的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诗词故事——一字千金
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派去的人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ò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kōng)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
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与诗同行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澎湃( ) 出轨( ) 纤弱( ) 逸闻趣事( )
岑参( ) 亲昵 ( ) 依偎( ) 略胜一筹( )
2、把《诗中的“秋”》一文中有关秋的诗句摘抄下来。
①
②
③
④
我还知道一些写秋的诗句:
①
②
3、读了《诗中的“秋”》一文,我学到了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含英咀华
1、品读王维的《鸟鸣涧》,回答问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2、朗读下面两首童诗,说说你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体会是:
☆我受到的启发是:
实践活动
1、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2、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写一个活动总结总结一下。
语文大观
诗词故事——眼前有景道不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玻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诗,题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作者以子安乘黄鹤的神话为缘由,渲染出一种令人深深向往的环境气氛,描绘出祖国锦绣山川的胜景,历来让人百读不厌。据说在天宝三年,李白也到黄鹤楼漫游,看到崔颢这首题诗,越看越爱,赞叹不已。望着长江上下如画的风景。李白也想再写一首题黄鹤楼的诗,但想来想上,总是跳不出崔颢诗的意境。于是丢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他便独自乘船到江南一带漫游去了。
21、老人与海鸥
温故知新
1、看拼音写汉字
sù bǐnɡ pǔ yì cuò xiē jí yínɡ
( )料 ( )干 ( )写 ( )扬顿( ) ( )息 ( )祥 ( )养
2、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①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②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③海鸥的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④海鸥们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
我体会到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
我体会到
含英咀华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2、用“ ”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引号的作用是
4、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22、跑进家来的小松鼠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储备( ) 贮存( ) 叼走( ) 烟囱( ) 蹿出来( )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3、课文主要写了松鼠在“我”家的哪三件趣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含英咀华
(一)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镶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
(二)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有时,松鼠 到我的肩上,用小嘴 我的脸,还轻轻 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1、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松鼠,但文体不同,第一段是 文,第二段是 文。第一段主要介绍了松鼠的 ,写出了松鼠 的特点,第二段主要写了松鼠的 ,表现了松鼠 的特点。
3、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23、最后一头战象
温故知新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排山倒海(dǎo dào) 中弹(zhònɡ zhōnɡ)
浴血搏杀(xiě xuè) 扑喇喇(lǎ lā)
2、辨字组词
寇( ) 躁( ) 遭( ) 欲( )
冠( ) 燥( ) 糟( ) 浴( )
博( ) 碑( ) 僻( ) 筒( )
搏( ) 脾( ) 劈( ) 桶( )
3、课文中有许多成语,请你摘抄下来
4、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 ),像是见到( )。
从作者对嘎羧的 和 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着脸,鼻子( )在腿弯,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似乎在说
含英咀华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 (竟 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 )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 ),吼声激越悲 (壮 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②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③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