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教案片段: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美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 哪些特点?
生: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
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师:你们想自身动手做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吗?
生:想。
师:那就抓紧时间拿出你们准备的彩纸和剪刀,开始行动吧!不会做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设计说明:课前我已了解到三年级同学在美术课时已学过制作对称图形。所以,我就先让同学自由创作,并充沛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适时给予协助引导,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和时给予鼓励肯定。
(剪图形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你剪好的图形,让老师看一看,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生:(苹果、松树、小房子、小花、蝴蝶、飞机、心形、图形……)
师: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做的是一个圆形,我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用量角器在上面画出半个圆形,再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了。
师:你知道利用工具来做,真不简单,还有谁愿意说?
生:我做的是一棵松树,我也是把一张纸对折,先在上面画出一棵松树的一半,然后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棵完整的松树了。
师:为什么要先把一张纸对折?
生:因为假如不对折,剪出的图形两边就不一样大了。
(仍有同学手高高举起)
师:还有人想说呀?下面就请你们把剪好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说一说自身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展示作品时,同学学习兴趣高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同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出示蝴蝶图形做示范)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剪好的图形像老师这样对折,看一看、比一比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折后,两边的图形重合了。
师:(出示一片不对称的枫叶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现在我把它也对折,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和你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生:(指着老师手中的枫叶图形)
这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一样大,一边大,一边小。
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没有重合完,下边还多出来一局部。
师:(趁机问)你们手中的图形对折后,是怎样重合的?
生:全部重合完了。
师:有没有多出来的局部?
生:没有。
师:有没有缺少的局部?
生:没有。
师:(指着同学的图形)这种重合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利用蝴蝶图形再次演示)像这种,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我让同学充沛利用自身剪出的图形作为学具,指导同学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观察比较出两种图形对折后的不同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你的轴对称图形,仔细观察图形的中间,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有1条线)
师:这条线是怎么得来的?
生: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留下来的折痕。
师: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就是沿着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怎么样的?
生:对折的。
师:假如我们不沿着这条直线对折会怎么样?
生:两边的图形就不能完全重合了。
师:这说明这条线怎么样?
生:很重要。
师:你能给这条线取个名字吗?
生:中间线。
师:为什么把它叫做中间线?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因为这条线在这个图形的正中间,所以我把它叫做中间线。
师:还有谁想说?
生:对折线,因为这条线是我们对折后留下来的。
生:重合线,因为沿着这条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就完全重合了。
师:小朋友们给这条线取的名字都非常有创意,想听数学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吗?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设计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再次引导同学亲身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体现同学的主体性,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理解,给"这条线"取名字,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在让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同学的认知结构逐步得到完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
1、在已建立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通过折纸、剪纸、观察、比较、发现、概括、交流等活动让同学在操作中感知、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同学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我国千百年来发明的具有对称美的物体,激发同学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种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每个同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
师: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组精彩的画面,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蝴蝶、字母E、数字8、飞机、天平、蜻蜓、七星瓢虫、银行标志、火箭等图片)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二、动手操作,发明轴对称图形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2、结合剪纸作品,笼统概念
师: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来发明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生:想!
师边说边操作:好,请大家看。老师先将这张纸对折,然后沿着这条折痕随便的剪几下。然后展开,看,是什么?(是一棵树)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是)大家愿意自身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同学自身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同学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身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同学回答自身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局部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三、深入探究,寻找轴对称图形
1、 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以前我们认识过的一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任意三角形、任意梯形、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折一折来验证自身的观点。
小组汇报发现的情况。
让同学随便说自身喜欢的图形。汇报时要折给大家看。
假如出现不同的观点可以组成正方、反方现场争辩。然后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对折的情况。
2、 引导同学研讨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你们在折三角形的时候,三角形的两边不能完全重合,那么有没有一种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师问:你认为有这样的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生考虑了一下说:有,他是等腰三角形。
教师随即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同学验证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老师,正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对折的动画。
刚才你们折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有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吗?
生: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同意吗?
课件展示等腰梯形对折的动画。
平行四边形里也有轴对称图形吗?
生:假如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的话,它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生5:菱形。
课件展示菱形对折的动画。
3、下面的国旗图案中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中国、布隆迪、英国、澳大利亚、叙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国旗。
同学判断时说明理由。
4、 寻找商标中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国内外著名商标。(奥迪、大众、飞驰、中央电视台、旭日升等)
同学判断哪些商标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其他的图案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练一练:
1、下列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出示 “0、1、2、3、4、5、6、7、89 ”。
2、判断下列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E F G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呢?
五、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六、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图片。
师:是啊,人们从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中得到了启发,也发明了许许多多具有这种对称美的事物,请欣赏。
(课件出示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沈阳北陵、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法国艾菲尔铁塔等图片)
师:美吗?看了这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事物,有什么感想?
生1:我感觉他们都很美!
生2:我感觉我国的劳动人民的手真巧。
生3:他们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