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3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给三位候选人准备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课堂教学充沛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功底,展示了他们在掌握教材、设计教法方面的水平和独到之处。教学效果理想。现将他们的一些教学片断和我的理解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一、导入
甲:先让同学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720÷6×2-20,84÷(8+6)×2.目的显然是复习本单元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同学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复习中结合第2题,教师还提醒同学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改变运算顺序可用括号。接着媒体出示第39页图中航模组、美术组以和信息,在同学观察主题图,知道有关信息后,要求他们求出美术组有多少人,并列综合算式解答:(8+6)×2.当同学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后,媒体再出示:“我们(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引导同学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由此引出中括号。
乙:媒体出示条件稍作修改的主题图(把条件“我们组(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改为“我们组有14人”),让同学独立解答84÷(14×2)。在讲评中复习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然后再出示未作改动的主题图,要求同学先分步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引出中括号。
甲、乙两种导入,把例题分解组合成两问的题目,利于以旧引新,充沛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同学在总体上掌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还能节约时间,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当然,他们的分解组合是不同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在复习旧知导入新授方面作用是差不多的,但在列出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中乙比甲困难一点。
丙:游戏方法导入,先出示4、5、7、8司长扑克牌,要求同学根据四张牌的点数(每个数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算出的书24.再次基础上重新摆放四张牌的位置:8、7、5、4,并提出不改变四个数的位置,在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括号,是计算结果等于24。同学中先后出现8+7+5+4,(8-7+4)×4,8×(7+5)÷4等算式,当算式中出现小括号时,教师问同学为什么要添上小括号,这里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以复习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追问同学有没有不用的方法,得到算式 [8-(7-5)]×4,8×[(7+5)÷4],映出中括号。用“24点”游戏导入新授,显然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同学的思维,而且顺理成章地复习了小括号的有关知识,引出了中括号。
二、新授
甲:当媒体出示例题,(8×6)×2=28,84÷28=3。同学分步解答后,教师要求同学独自列综合算式解答。然后媒体列出同学列出的综合算式:(1)84÷(8+6)×2, (2)84÷((8+6)×2),(3)84÷[(8+6)×2]。然后师生一起根据题意和运算顺序研讨上述三个算式,介绍中括号,得出算式(2)符合题意和运算顺序。做后揭示教材第39页最后一句话: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乙:当媒体出示例题,将算式84÷(14×2)=3,改为84÷(6+8×2)=3后,教师引导同学发现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发生了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先请同学们独立考虑,再在小组内讨论。在独立考虑、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中括号,小姐运算顺序,并进行尝试练习。
丙:媒体出示例题,先让同学分步解答,再让同学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出示不同的列法:84÷(8+6)×2,84÷[(8+6)×2],然后对照题意进行比较辨析。因为在导入中通过“算24点”已引入了中括号,简单介绍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所以同学通过比较辨析理解并确定正确的算式比较顺利。同时,教师还认真地介绍了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看得出,由于三位教师在导入构成中认真复习了旧知,不只让同学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还知道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要改变运算顺序可用括号,为新授打好基础。所以新授的方式虽然不同,甲采用同学自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教师研讨的方式进行,乙采用同学独立考虑后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丙采用比较辨析的方式进行,但都比较顺利。教学中,三位教师都注意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研讨后主要让同学自身得出,实践中,大家还感到介绍递等式的脱式过程很有必要。
三、练习
教材第40也“想想做做”布置三道习题。
1. 42×[169-(78+35)] 72÷[960÷(245-165)]
2.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3.
装了40袋大米后还能装多少袋面粉?(用计算器计算)
编者的主要意图是:第1题是巩固有种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第2题意方面让同学进一步认识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练习让同学整理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第3题让同学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甲:布置的联系有:(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80+120)÷25], 672÷[8×(85-78)];(2)“想想做做”第1题;(3)比一比,看谁算的对又快。 60÷[5×(48÷16)],90÷9-(6+1),90÷[9-(6+1)],24×[32-(24-2)];(4)添上括号,使计算结果等于24。4×9-5-2,11-2+1×3,48÷7-6×2;(5)“想想做做”第2题。
乙:布置的练习有:“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题后比较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和第3题。
丙:布置的练习有:“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右边3小题(计算后让同学说说体会)和第3题。
看得出,三位老师布置的练习基本上是到位的,而且吃透了编者布置“想想做做”的目的。甲、乙导入时利用了例题,甲还补充了一些练习题,乙完成了所有的3道“想想做做”,丙用“算24点”游戏导入,所以将“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3小题和第3题安排为课外作业。
四、小结
甲:提问形式进行:(1)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运算顺序是什么?
乙:采用老师提问,同学考虑然后回答的形式进行:(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丙:提问形式进行:今天学了什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同学课后读一读课本第40页的“你知道吗?”)
归纳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小结的内容应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来确定。三位老师是注意这样做的,乙采用的方式新一点,感觉上效果也更好一点。
细细品味上面的设计,你定将或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