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主动参与”属于情感、态度域的教学范围,所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这更好地主动参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态度等方面找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 一、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笔者教育和自笔者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二、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笔者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作者的创造,去对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织,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而不被前人、专家的定论所束缚。 三、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语文教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学科知识的人文性和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很强,其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课堂学习环境的优化。语文教师还要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