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3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燕》教学设计(娟子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燕》公开课教案十例.rar (78.64 KB)
《海燕》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⑵ 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⑶ 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掌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⑵ 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⑶ 理解对比、烘托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海燕》是一首充溢战斗激情的散文诗。作品表示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澎湃、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读本文,通过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使同学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艺术形象的掌握。教学中,要引导同学结合背景资料,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以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意的关键。研讨作品内容与朗读结合进行,读读议议,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3、对比阅读:
    与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进行对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含意铺垫。充沛诵读,创设情境,初步理解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勇猛搏斗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
  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溢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实际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于1892年9月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完成。高尔基不只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他的文学优秀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局部,原题为“海燕之歌”。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同学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积累字词: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沿。
    胆怯:胆小;畏缩。
    翡翠(fěi cuì)
    精灵:
    ⑴ 鬼怪。
    ⑵ 〈方〉机警聪明;机灵。
    蜿蜒(wān yán):
    ⑴ 蛇类爬行的样子。
    ⑵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2、教师配乐朗诵,同学认真听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置。
  3、教师指名同学诵读,对朗读过程中在重音、节奏、语气方面出现的缺乏,给予适当纠正。
  4、同学自由诵读,充沛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请同学们试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
    示例:胜利的预言家。
    同学考虑后回答,教师归结: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适用:勇敢的斗士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革命的先驱者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无畏的革命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5、合作研讨,疏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迫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疏理课文的思路。
    同学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同学回答后明确:
    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即暴风雨“将来”──“迫近”──“即临”:
    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个画面(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写暴风雨迫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个画面(从“狂风吼叫”到篇末):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四、分析海燕形象
  1、同学通读全文,划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
    同学积极发言,教师提示:
   ⑴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句中“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⑵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⑶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⑷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句中“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2、考虑:
  
    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同学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明确: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血肉丰满、气质刚正的海燕形象是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的景象变换中而逐步完善的。在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汹涌澎湃的环境描写中,海燕乐观、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得到鲜明有力的展示。海燕的形象蕴含鲜明的时代特征,“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海燕则是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
  3、同学配乐齐读全文,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课外阅读高尔基写于1913年的自传性小说《童年》,了解他的生长历程。小说中的外婆阿库林娜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和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高尔基在书中说:“见到外婆之前,我像是躲在黑暗中睡眠,她来了,把我唤醒,引向光明,用一根连绵不时的线将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编制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她立刻成了我终身的朋友,我最贴心、最理解、最珍爱的人,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使我面对困苦人生充溢了坚强的力量。”结合阅读感受,请完成一篇介绍外婆阿库林娜的文章。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
    请以“暴风雨”为话题,完成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500字左右。
  3、阅读屠格涅夫的《门槛》,考虑:诗中的“门槛”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楼深处传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吗?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在等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讪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只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亲人,你的朋友?”
    “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牺牲吗?”
    “是。”
    “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尊敬的怀念的是谁……”
    “我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我也不需要名声。”
    “你还准备犯罪?”
    姑娘埋下了头……
    “我也准备去犯罪。”
    声音停了一会,然后又问下去。
    “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身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这我也知道。然而我还是要进来。”
    “进来吧!”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在她身后立刻放了下来。
    “一个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1878年5月
  教师提示:文中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与革命与不参与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此为标题,可见它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海燕》公开课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斗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
    掠起(lu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
  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入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溢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局部(第2段至第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示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局部(第7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局部(第12段至15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局部:
    指名朗读,同学考虑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澎湃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示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
    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和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高昂,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2、学习第二局部:
    指名朗读第二局部。
    提问:考虑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迫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格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獗反扑。
    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五、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溢战斗激情的颂歌。
六、安排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置。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三局部。
  指名朗读第三局部,考虑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2~13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身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三、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1、象征手法:
   ⑴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⑵ 象征与比喻的比较:
     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示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只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善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笼统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假如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示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示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局部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局部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局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局部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溢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身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小结
  作者发明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溢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五、安排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海燕》公开课教案三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想】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同学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海燕形象。
  2、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同学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和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1、搜索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2、读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课下要求大家搜索了关于高尔基的一些资料,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散文诗《海燕》。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生交流资料后,师归结(投影)。
  1、介绍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第一个伟大代表。二十世纪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以《海燕》(1901)迎接了二十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这首革命颂歌是他参与彼得堡示威游行后写成的。他用象征和寓意的艺术手法,热情歌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海风呼啸,阴云笼罩,波涛迎着轰鸣的雷声向上冲击。
  2、写作背景: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同学运动的澎湃气势,目睹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酷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三、感情朗读,初步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生听读。
  2、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生朗读,生生评价,师适时指导。
  4、生读自身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自读分析,感受形象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本课小结,课下考虑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澎湃,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结合背景想一想,高尔基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赞美海燕吗?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暴风雨 海燕
来临←────────→渴望勇敢大
迫近←────────→迎接自信无
到来←────────→呼唤顽强谓
 
第二课时
一、激情朗读,引入情境
  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解了高尔基的《海燕》,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激越,要有气势,在阅读中让我们可进一步认识一下那勇敢,高傲的海燕吧!(指生读)
二、合作探究,挖掘主旨
  1、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
    (渴望革命风暴的到来,赞颂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2、本诗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种是什么手法?
    (象征)
  3、文中还有许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征意义?
    海鸥、海鸭、企鹅──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乌云、狂风──反动势力
    大海──广大人民群众
  4、本诗主要塑造了海燕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
    (对比,烘托海燕形象)
 
三、分析揣测,深化理解
  联系背景,分析领会,仔细揣测,想象一下,海燕在展翅飞翔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它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请模仿海燕,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出它当时的心理。
 
四、精读欣赏,品味词句
  默读课文,找出自身比较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说明看法(可以从修辞,表达效果,营造意境等几个角度分析)。
  例: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是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习翔。
    (比喻、拟人,形象传神地展现其矫健勇猛雄姿以和藐视反动势力风貌。)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他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赋予了人的性格行为,写出了其猖獗气焰)。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拟人、反复写出其勇敢智慧和敏锐,表达坚定信心。)
 
五、联系实际,迁移写作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和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
  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话,标明自身的想法。
【板书设计】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海燕》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豪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同学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同学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的象征意义。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方式:教师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教师讲述: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同学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经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方,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
  (教师板书课题《海燕》)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同学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同学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掌握时代脉博:
    (让同学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
   ⑴ 让同学根据自身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⑵ 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实际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时高涨。高尔基参与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身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誉。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⑴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同学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身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⑵ 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置。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⑶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考虑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以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考虑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示?
     同学讨论交流后明确: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迫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⑴ 同学自主品味: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同学发表自身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身的感悟。
   ⑵ 同学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示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
     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
     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
     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⑶ 同学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一起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安排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⑴ 同学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⑵ 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身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獗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格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同学合作探究:
   ⑴ 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溢了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抨击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和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示了作者抑恶扬善、泾渭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安排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15:00 | 只看该作者

《海燕》公开课教案六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培养同学的朗诵能力。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同学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身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同学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依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2、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同学朗读,直至同学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家与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实际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生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起财富。
二、简介文体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示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三、范读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同学认真听读:
   ⑴ 注意字音。
   ⑵ 考虑画面应怎样切分:
     说明: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同学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
     层次划分:
     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2、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同学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同学考虑。
四、研讨课文
  1、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考虑:
   ⑴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示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示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⑵ 其它海鸟表示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斗、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2、讲析第二幅画面:
    默读并考虑:
   ⑴ 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
   ⑵ 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见板书设计)
  3、讲析第三幅画面:
    齐读,考虑:
    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示怎样?(见板书设计)
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1、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同学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同学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2、关于象征写法:
   ⑴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示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示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
   ⑵ 象征的作用:
    ① 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示力;
    ② 协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六、归纳《海燕》的写作手法
  1、对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板书设计】
            海鸥 飞窜 恐惧
            孕育之际──渴望 海鸭 呻吟 掩藏 丑 态
            企鹅 躲藏 胆怯
            对 比
            飞翔 飞舞
            碰着 掠起
            暴风雨 迫近之时──迎接 海燕 雄 姿
            冲向 穿过
            叫喊 号叫
            映 衬
            狂风 狂风 吼叫
            来临之前──呼唤 乌云 乌云 低暗 猖 狂
            雷电 电闪 雷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