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5-10 12:25
标题: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琼海市嘉积第二中学(571400)林璐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中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而学生在这一题的得分率却比较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在摸索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字:现状;教学;方法
进入高中,语文教学的难度相对初中来说,变得越来越大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我们老师想像的相差较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课文配乐朗诵后,看着学生们一脸的漠然,作为老师的我们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无奈。甚至有时,我们在课上提到一句诗,也很少有学生能接下一句。
面对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作为在高考语文中必考察的一项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对此我进行了了解:
造成以上现状有以下原因 :
其一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必修2的《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艰涩难懂,提不起兴趣。还有就是高考必背篇目《逍遥游》,它们都是离学生太久远了,从字面上看,意思很难理解,规律性又不强,障碍也特别多,很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其二现在有些学生认为稍微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学了就忘。学生本身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诗歌是不容易。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那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平时学好诗歌,在考试中这一项不再空白呢?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修养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古诗,就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自己也得先喜欢上古诗词,需要不少的阅读量和沉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诗歌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古诗词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时而激越时而低沉,但无论怎样,抓住诗词里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抓住诗歌内涵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感染学生,教师必须自己先进入角色,必须把自己置身在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当中,把自己当成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含蓄的古诗词在学生面前变得鲜活开放,易于理解。
二、用音乐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诗歌它的语言含蓄而优美,跟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是和古诗词相关的,有的歌词内容甚至和诗歌的内容一模一样。
先从学生熟悉的入手,初中时学生学过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这样他们会感到熟悉又并不陌生,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解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有些学生因为爱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觉把这些诗词给背了出来,乐在其中。于是告诉学生,古诗本来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是可以谱成歌曲广为传唱的,不少优秀的古典诗歌在当时其实就是“流行歌曲”。这样一来,原来遥远的古典诗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明显有了提高。当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你就已经走好了课堂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一步了。


作者: ljalang    时间: 2015-5-10 12:25
三、注重对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
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就可以联系高考诗歌教授他们学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1.关注诗题,初步猜想
诗词尤其是诗歌的题目往往会相对直接地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对学生判断诗词的类型和内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例如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字,交代了诗歌的时间,对抒发情感有很大帮助;《越中览古》《咏怀古迹》的“览古”“ 咏怀”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诗;《归园田居》的“归园”可看出这是一首作者归隐后的山水田园诗等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这一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例如2014年四川卷《秋暮吟望》一题,题目已经给我们交代了“秋暮”这样的季节,作者抒发的感伤忧愁的情感已经呼之欲出,相反,片面地忽视题目的指向性,则可能会增加判题时间,或因思考失去立足点而盲目答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由诗题着手,力求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解析诗词内涵提供便利。
2.意象入手,准确提取中心
学生在初中时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个意象,
描绘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彷徨悲苦的情怀。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抓住黄花、秋风、过雁、梧桐和细雨等一系列景和物,来倾吐词人受尽磨难、内心煎熬以及处境凄惨,诉说着词人悲愤、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
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总结归纳,譬如“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芭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啼血,鹧鸪哀鸣”多指哀伤,离愁别绪等等。相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知识积累,对于学生在考试时以诗歌意象为着眼点来解读诗歌内容和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如2014年新课标卷诗歌鉴赏《阮郎归》中第一个问“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这就是对意象的考察,上阕是“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只要学生平时对意象充分了解,对诗歌中的“春风”“吹雨”“残枝”“落花”等意象应该不难把握,对作者所表达出的暗淡的暮色,凄凉的情感也游刃有余,
3.诗词意境的学习
诗词的鉴赏,贵在对诗词意境的把握上。能把握诗词的意境,意味着对诗词的深层理解。那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何深入地探究诗词的意境呢?
在有了前面意象作为基础之后,贵在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想象画面当中融入那种情境。就以古代王维的诗歌为例,王维的诗歌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类诗词多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诗中或对景物进行描写,或对事情进行记叙,因此让学生用白话文描绘诗词中的画面,从而体味意境,把握作者隐含在内的感情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先让学生把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用白话把它写出来。转换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诗歌理解的过程。之后,让学生体会所描绘的景色有何特点,能给人以怎样的感受,也就是对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的二度把握。转换之后,学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诗歌的整个的意境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动与静对比,烘托出春山月夜的幽静,安详而又生动。。
以此为例,在上杜甫的《登高》时,不再满堂灌,就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这首诗的意象是哪些,营造了什么意境?第二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依照上面的方法,学生很快就体悟到诗人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的浓郁秋意。当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去体味各自的意境。
在2014年的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广东卷中就考了这个知识点,《望江怨 送别》诗中问“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前四句“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这样的高考诗歌题,只要学生抓住了“春江”“扁舟”“愁云”“布帆”这些意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画面,不难体会作者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感。教会方法,学生尝到了甜头,他们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诗歌。
总之,上面的这些方法只能是开启学生喜爱学习诗歌之门的钥匙,以后的学习还需多方积累。
以上是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教学和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能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这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从高考出发,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高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刘春. 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11) .
2、施春花. 浅谈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1) .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