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优质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资料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四中学 孙红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和完善的情况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3.知道科举制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处理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老师呈现的表格讨论、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并通过表格进行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人教版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点拨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辩证的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提升”教学法。课前下发预习提纲,以故事“祖孙三代赶考记”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为三个教学篇章,完成本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演绎历史过程;展示资料,呈现历史现象;联系现实,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体验,升华历史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学唱《女驸马》选段,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

2.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状元”“进士科”“明经”“殿试”“武举”等历史专有名词,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教师才艺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戏剧的选取紧扣“状元”一词,通过同学们对“状元”的解释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师:演唱《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引出“状元”一词,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解释。从而引出科举制度,导入课题。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

【设计思路】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既是对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又能为接下来的问题探究提供知识依据。

生: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引出《祖孙三代赶考记》的故事,并出示故事背景。

背景:隋唐时期,在洛阳有一小门小户的刘姓家族,靠祖上留下二亩薄田过日子。到了刘进这一代他就想着能通过赶考进入仕途来改变家族的贫穷局面,于是刘进和他的儿子、孙子都为赶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最终刘进的孙子功成名就,跨进了官府的大门。

(2)故事引领,板块学习

第一板块  结合材料寻原因

【设计意图】以刘进父亲的故事设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到魏晋时按门第选官不利于选拔人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呢?出示刘进父亲的故事。     

(出示:故事1──刘进父亲怀才不遇。刘进的父亲是541年生人,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会了许多治国之道。但是他却怀才不遇,一辈子都没能为国家效力。)

师:像刘进的父亲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为国家效力呢?请同学们看材料──

(出示: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生结合材料回答)

师:你认为隋文帝还会继续用这种办法选官吗?为什么?(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隋文帝,你会用什么办法选官?(生回答)

师:隋文帝为改变这种弊端,他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这为科举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那科举制是怎样诞生的?又是怎样完善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进和他儿子的故事。

第二板块  填充表格看过程

【设计意图】以刘进赶考名落孙山和刘进子孙光宗耀祖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和表格梳理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师:请大家继续看故事(出示:故事2──刘进赶考名落孙山。刘进575年生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才子。他20岁的时候,隋文帝分科考试选官他去考了,但没有考中。后来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他又去参加,依然名落孙山。)请根据刘进赶考的故事和教材17页回答,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生回答)

师:科举制诞生后,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就可以凭才学做官了,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这种制度在隋朝灭亡之后还会继续被后继的统治者沿用吗?为什么?(生回答)

师:科举制在唐朝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增加,其中进士和明经最为重要。哪位同学查阅到了有关进士和明经的知识,请说一说?(生展示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16:21 | 只看该作者
师:唐朝完善科举的人物都有谁?他们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看故事(出示故事3──刘进儿孙光宗耀祖:刘进的小儿子刘小进出生于625年,他在10岁的时候就与大哥一起去国学读书,国学的学员特别多,每年都有上千人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中的只有数十人,他亲眼看着大哥从少年考到老年也未能如愿。645年刘小进幸运考中进士,并在后来生下了三个儿子。他的大儿子有一年被武则天亲自出题面试;他的二儿子不爱读书,却爱好骑射练武,武则天在位时也参加了骑射项目的考试被选中;他老来得子的最小儿子特别会吟诗作赋,唐玄宗时期也考中了进士。)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故事和教材18页完成下面的表格(出示表格),有难度的地方可以找同桌商量。

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主要科目
人物
做法


  
  
  


  


  

生:思考、交流,并填表。展示所填内容。
第三板块  反思故事论影响
【设计意图】反思故事,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师:从《祖孙三代赶考记》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现在大家来反思一下这个故事,然后结合以下几则材料,讨论一下科举制有何影响呢?(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大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
材料三  科举对于教育事业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学艺术普遍得到了提高。
材料四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被四书五经、八股文所朿;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限制。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
生:反思故事,并结合材料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师也参与讨论,与小组互动)
然后分组说出本组的观点。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指出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积极作用,又要看到消极作用。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科举制。(生评价)
(3)资料分享,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资料分享的方式对科举制的发展进行拓展延伸,这要比老师干巴巴的讲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科举制在后来的朝代有何变化?何时被废除的呢?它对后世有没有影响呢?哪位同学能把你查阅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生展示资料)
3.小结升华,巩固新课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知识分享和教师的综合点拨,有利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
生:自由发言,交流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展示知识框架,根据框架综合所学知识。

4.图片解说,结束新课(播放一组关于古代科举制和今天考试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展示图片为主,教师语言解说为辅,让学生认识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
漫长的1300多年如过眼云烟,但科举制绝不是昙花一现,它发挥过积极地作用,也阻碍过历史的发展,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立足点就是以史为鉴,今天的各种考试也是对科举制更深刻的发展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客观公平理念才是历史的必然,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吧,我坚信──你一定也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5.课堂检测,验收新课
师精选本课的检测题,题型包括选择和非选择,限制在10题左右,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为主线,采取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进行教学。成功之处有:
(1)用教师演唱《女驸马》选段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本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效果验收、小组讨论、填表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
(3)设计故事情节、选取各种材料、重难点问题的启发引导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4)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挖掘整合教材。
(5)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注意以史为鉴的历史教学意识。
不足之处:
(1)因为故事是虚拟的,人物是虚拟的,有些地方不够严谨,需要进一步推敲。
(2)选择的历史材料有的太长,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个人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7: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