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2:54:00
|
只看该作者
8、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求另外一个(例1、例2)。
例题简析:例1、例2都是比例尺概念的应用,它包括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三局部(教材没有专门布置求图上距离的例题)。
教学建议:
? 重视数学结构。教学这局部内容时,要整体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数学结构,假如把比例尺看成一个分数,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一乘二除的数量关系结构。
? 关注细节训练。学习这局部内容需要同学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特别是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要注意强调添0、去0的问题。教学例1时,要注意强调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位置不能写反,化简比时要先统一单位,求比例尺的结果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练习八中的习题,涉和到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时,实际距离的单位要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如,练习八第1题);涉和到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设未知数时要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和其转换;涉和到利用比例尺画图时,要在图中标明比例尺。
? 教学例2时,应该体现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同学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也可以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进行考虑,可以通过“把数值比例尺转换成线段比例尺”进行解答,也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进行解答。
9、综合运用比例尺和有关知识绘制平面图(例3)。
例题简析:这局部内容需要同学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教学建议:
? 提出问题,明确步骤。联系比例尺的教学导入,再次出示例3,组织同学讨论:在作业本上画出新建操场的平面图,我们可以按怎样的步骤去完成这个任务?通过交流汇报,使同学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确定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画图并注明比例尺。
? 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这局部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1)长和宽的比例尺要相同(假如长用1厘米表示20米,宽用1厘米表示10米,那么画出的图形形状就会发生变化)。(2)要注意培养同学对比例尺的数感(例如:同一幅图分别按“1:100、1:1000、1:10000”的比例尺绘制,哪个比例尺画出的图最大?哪个比例尺画出的图最小?)(3)确定的比例尺是否合适,应根据求出的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图纸的大小来判断。
? 确定出合适的比例尺后,就可以由同学自身去画出平面图。
10、在实际情境和画图活动中,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4)。
例题简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这局部内容是使同学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建议:
? 认识图形的放大。教学时要注意四点:(1)准确理解和表述“按2∶1放大图形” 的含义(判断下面的几种说法: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对】,放大后的图形是原来图形的2倍【错】,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比是2∶1【错】,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对】)。(2)教材精心选择的素材,为同学在探究性的画图中理解图形的放大留下了空间。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在按“2∶1”放大时,分别需要考虑1条、2条、3条边的计算,而且假如同学把正方形按面积放大时(即18格)会遇到困难,把直角三角形按边长放大时,画斜边时会遇到困难。根据这样的素材特点,可以通过有层次的画图活动,引导同学自身建构图形放大的含义。例如:正方形(独立试画,明确:放大边)→长方形(试画,明确:放大每边)→三角形(遇到问题:斜边)(3)画直角三角形时,应引导同学考虑(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同学试画后,让同学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得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也是放大前的2倍。(4)通过画图活动要使同学明确:一个图形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每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 认识图形的缩小。教学时要注意两点:(1)启发同学根据“按2∶1放大图形”的含义,迁移、类推出“按1∶3缩小图形”的含义。(2)通过画图活动要使同学明确:一个图形按1∶3缩小,就是把图形每边的长度缩小到原来的,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变。
? 引导归纳小结:2∶1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放大;1∶3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习题说明:
练习九第1题:通过判断使同学进一步明确:按一定的比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各边都要按这样的比放大或缩小。
11、在已知已会的基础上,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
例题简析:这局部内容同学已经会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1)出示例题后,先让同学自身解答,并交流解答方法。再提出学习目标: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2)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同学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例如,在例5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同学考虑:题目中有哪几种量?(水费、用水的吨数、水的单价)→哪个量是不变的量?(水的单价)→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因为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一定)→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列出方程后就可以由同学完成后面的解答。
习题说明:
练习九第6题:教学时注意两点:(1)等号左右两边比的意义要一致,(2)等号左边比的前后项单位要一致、等号右边比的前后项单位要一致,因此这里只要设的未知数的单位为“吨”,就不必进行单位转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