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 | | |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上课开始看视频“2015央视春晚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大地春晖》”,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认一认少数民族服饰。 | 生: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 | 回顾七年级第一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2)根据“阅读卡”,说说民族自治地区有哪几类?算一算,今年是哪些自治区成立50、60周年?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 | 学生展示复习预习成果: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已有的认知回答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结合地图,指出5个自治区的位置并算出西藏、新疆成立50、60周年。 学生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讨论交流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 | 结合七年级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本课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体会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 选取不同民族自治区的典型案例,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1)政治上,西藏的民主改革,及改革后西藏在各方面获得解放的史实和资料,思考自治区的变化。 (2)经济上,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及五大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数据等相关资料,感受自治区经济上的发展。 (3)文化上,结合课本上资料和大量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推广。 | 根据相关资料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 通过西藏自治区的相关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各族人民平等地享受同样的政治权利。 通过观看经济领域的相应的图片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自治地方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 | 用文字、图片、数据、资料说话,具体、直观、形象,借助文字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借助图表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借助数据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 | 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 (1)根据资料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说说各民族人民是如何团结、和睦相处的。 (2)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分析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 | 认真阅读课本两则材料,学生谈感受。 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交流: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障;从现实来看,中华民族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复兴。 | 通过本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让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自主交流中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能力。 | | (1)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梳理本课知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原因、内容,民族自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和意义。 | |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通过本活动,主要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使学生能真正落实本课内容。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本课上有很好的体现。整个课堂是互动的,整个课堂生活化了,所学的知识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应用,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 (2)本节课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精讲教学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通过歌曲、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他们的发展。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既关注教学方法又重视学法指导。本课上积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应运各种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综合等学习能力。 2.不足之处 (1)在教材的使用上: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教教材)。在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些内容作一些取舍和调整,让其更切合班级学生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些。 (2)在学生的参与上:虽然运用了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但并没有使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一些学生的表现似乎课堂与他无关。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落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