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新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优秀教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4-17 10:42
标题: 新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优秀教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图片、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
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3、他画的虾表现力什么样的美感?
写神的美,墨色的美。
三、油画《夜咖啡馆》(梵高)。
梵高笔下的《夜咖啡馆》与咖啡馆的实景明显不同,想想画家为什么要强调对夜空和地面的艺术表现。背光的建筑为什么被画家描绘成蓝紫色调?作品的色彩表达与真实的夜色有什么不同?
三、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它是以1949年的开国大典为原型创造的。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庄严的声音,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思考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艺术家还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
作者经亲身参加过开国大典,把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中。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删繁就简,画面的右边集中表现了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宏伟的气势。使人感到即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
这就是艺术家高超的技巧,体现一个深刻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的特点,那么抽象画也是源于生活吗?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六、学生思考。
你还能举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例子吗?课下与同学交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4-17 10:43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2、导入。
(1)、艺术作品欣赏,观察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或者物体形象。
(2)、思考比较:观察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或者物体形象与生活中的差异。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3、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课件展示国画作品《虾》。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课件展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夜咖啡馆》的色彩美;
塞尚的油画《拜克托瓦尔山》的画面美;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的写实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冠中)
4、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5、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一一起享受美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4-17 10:44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教材分析:
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说不出道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
储备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培养点: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激发点: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学流程:
一、引课。
书写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新课。
1、播放长臂虾的照片,我国有一位画家画虾堪称一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齐白石)
2、师讲述齐白石少年生活及其对虾的特殊情感,播放齐白石的作品《虾》,请同学们对比画的虾及照片中真实的虾,说说齐白石的《虾》有什么艺术特点。
3、思考讨论。
回答教材第四页的问题,并再次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虾》,看看画家笔下的虾和现实生活中的真虾是否完全一样?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三、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节的时间性?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可见,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四、作品对照。
通过再现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对照,进一步说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油画《开国大典》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真实——再现性艺术。
2、欣赏凡高的《夜咖啡馆》,也是再现性艺术吗?显然不是。它是——表现性艺术。
3、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变形的特点,它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三、评述。
请同学谈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四、小结。
1、提问串线,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2、启发引导、自学能力的培养。
3、齐白石的故事对学生的人生很有启示。
4、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5-4-17 10:45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基本知识
与技能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记
教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位画家最擅长表现生活中的小情小景,他是谁?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1、《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
2、《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的后一部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对照开国大典史实照片,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油画作品中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4、油画中有菊花,旨在说明什么?两张作品哪一张更明确地表现出季节的时间性?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5、在对人物的表现上,油画《开国大典》与史实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
学生:齐白石。
学生了解。
学生看课本例图,仔细观察并回答:不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领会。
学生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领悟其艺术魅力。
欣赏《开国大典》。
学生思考回答。
去过天安门的同学可以依印象表述。
学生对比油画和史实照片并回答问题。
学会回答。
学生:油画作品!
学生认真聆听并领悟绘画技巧所带给人们的魅力。
再次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
学生思考回答。
新知引入。
找出齐白石所画之虾与真虾的不同,了解其艺术处理的手法。
通过具体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虾的艺术魅力的领略。
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提问的方式,分辨两幅画异同。
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构图手法。
史实与艺术创作之差别。也更能说明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或者比现实生活更理想化。
升华学生认识与情感。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
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领、组织、参与下,探究生活中的艺术,体验各种艺术手法的魅力,欣赏大自然的美与艺术作品的美。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多的引经据典,加强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于这个课题是怎样理解的,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或者适当更改教学方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