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0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13.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7: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学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8:12 | 只看该作者
卓亚和舒拉的故事
卓亚和舒拉是姐弟俩,卓亚比舒拉大不到两岁,他们同在一个班级读书,生活中他们总是互相照顾,互相体贴。用舒拉的话说“我们就像一个人”。虽然他们有所不同:卓亚,诚实正直,严肃直爽,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朋友的错误也总是不留情面,因而尽管大多数人都崇敬她,可还是有人对她不理解;而舒拉永远都是热心的,所有的人都说他好;学习上他们都是全优生,但爱好又不尽相同:卓亚喜欢读《牛虻》、马雅柯夫斯基的诗。而舒拉却喜欢画水彩画,并对数学情有独衷……
法西斯德国的入侵,打破了他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卓亚参加了敌后游击队,割电线,烧马厩,英勇顽强。但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非人折磨,始终不屈服,直到被绞死之前,卓亚仍面不改色,当众演讲,号召人们为反法西斯而战。
卓亚牺牲之后,舒拉要为姐姐复仇,要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他成为近卫军少尉,坦克手,在坦克战中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功绩。在一场争夺战中,舒拉冲锋在前,击毙敌人40余人,并炸毁反坦克炮4门,战功赫赫,而爆炸的炮弹却永远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卓亚和舒拉,为了信仰,为了祖国,为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壮烈牺牲;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自己仅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一双儿女都献给了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8:20 | 只看该作者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围绕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由年轻的苏老师执教。在课堂诊断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真心诚意地赞扬了苏老师的亲和与微笑,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课堂中的缺憾与不足;不仅点评了苏老师的课堂,还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不仅有观点的认同,还有思想的交锋……在这里,我只撷取其中的争论焦点以飨各位。

焦点一:是“没有头发”还是“没戴帽子”

  (句子链接: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甲方:“他光着头”,究竟是指他是光头,还是指他没戴帽子?

  乙方:按常规理解,应该是指他没戴帽子。

  甲方:故事发生在“夏日”,他本来就不需要戴帽子。

  乙方:从课文插图可以看出小夜莺是有头发的。

  甲方:因为夏天不用戴帽子,所以课文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时没必要强调他是否戴帽子。而孩子在夏天剃光头是很平常的事情。

  乙方:炎热的夏天,坐在河岸边上的孩子应该戴顶遮阳帽,而他却没有戴,课文作具体描写,也和他正在执行任务相吻合。

焦点二:是“麻痹敌人”还是“传递情报”

  (句子链接: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甲方:小孩学夜莺唱,既是为了“麻痹敌人”,也是为了“传递情报”。

  乙方:他只是为了“麻痹敌人”,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

  甲方:可是他怎么知道游击队员听到自己的叫声没有呢?此时,他一边无所顾忌地做着游戏,用自己顽皮的表现麻痹敌人,一边不断地传递信息。

  乙方:这时小孩才刚刚带着德军出发,从下文得知他们要穿过树林、穿过空地、爬上小山,来到“树林深处”,才会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所以小孩即便是发信息游击队员也听不见,难道小孩不清楚吗?


焦点三:是“一语双关”还是“答非所问”

  (句子链接: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甲方:有学生提出,这里的“洋蘑菇”也是小夜莺一语双关的话。

  乙方:《教学用书》中分析道:“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

  甲方:如果不是一语双关,那“洋蘑菇”是什么样的?“洋”字又怎么理解?其实小孩在前文中“钓鱼”的回答已经是在答非所问,麻痹敌人。


焦点四:是“三个部分”还是“两个部分”

  甲方;《教师用书》上说:“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可是课文中明明有三处空行,把文章分成了四个部分。

  乙方:应该按四个部分教学。一是因为有空行的标志存在,二是如同电视剧的场景转换一样,文本中确实变换了四个场景。

  甲方:这样分析不就意味着《教师用书》是错的吗?

  ……

  这些争论焦点,有些我们已经达成共识,有些却依然是我们的困惑。但透过它们,我们发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这“三不”:

一、不脱离文本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必须充分利用文本,灵活疏导,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自己在“备教材”时,更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熟读文本,钻研文本,吃透文本,让课堂生出更多精彩。


二、不忽略质疑

  产生这些争论焦点的缘由,多半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如果你忽略这些课堂生成的疑点,不了了之,就等于你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轻视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掐灭了创造性的火花。对母语的学习,孩子们有与生俱来的能力。


三、不迷信教参

  在备课时,无数老师把《教师用书》当作“尚方宝剑”,当作教学的唯一指南。而当我们蓦然发现它与教材之间的冲突时,才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头脑去感悟文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8:28 | 只看该作者
《夜莺的歌声》读完之后,有点让人忍俊不禁,有种黑色的幽默。文中那个小夜莺太勇敢了,就像一只暴风雨中的夜莺在勇敢地熬叫,他是抗争在最残酷的暴风雨中──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了全世界,到处都有战火,在苏联这片废墟上,印满了德国兵的脚印,他们在苏联的国土上横冲直撞,可是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会败在一个小孩的手里!“夜莺”是一个男孩,他能吹出和真夜莺一样的声音,所以他没有名字只是用“夜莺”来称呼他!在文中,他是勇敢的孩子,有张飞一样的勇猛,有喝退曹军的干劲,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毫不畏惧,还能那么镇静,让人为他的勇气喝彩!他也是一个有智慧的孩子,他用自己儿童的天真麻痹了比他年长好几十岁的敌人,巧妙地把敌人引入游击队埋伏区,用夜莺的歌声报告鬼子人数,用杜鹃的声音报告机关枪的数目,在这场战争中他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他可以说就没有这场战役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也许他就是偶然碰到的,是一次侥幸的成功,不足以让人佩服,可是阅读全文,你会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在战争中长大的儿童,他就是一个战士,他的年龄小,但他的行动却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作为一个情报员,总是在河边守候敌人,和游击队员配合把敌人引入埋伏,他的夜莺的歌声是他的技能,靠它能很好地传递信息,这也许很多人感觉自己可以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敢于到敌人身边去实施呢?小夜莺敢!他去了,而且让敌人一点也不起疑心,他利用自己年龄的优势,不停地给敌人制造假象,让敌人信以为真,最后还可以全身而退,他的表现实在让人由衷的喝彩!

  无独有偶!很多儿童和他一样,是战争中的“夜莺”,他们不一定,是只担当引敌人进圈套的角色,很多人他们和大人一样,是一个一战线的战士!例如雨来、张嘎等等。这样的儿童很多,他们在战火中成长,他们多了一份比成年人更多的成熟和稳重,这是战争赋予他们,战争虽然摧毁了他们的家园,可是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练了他们的性格,所以他们才能这么早的成熟!看看今天和平时代的我们儿童,他们就真的变成了温室的花朵,不经历风雨,被呵护得无微不至,是这样的幼苗坚强还是“夜莺”他们坚强呢?答案不说自明!看看周围的儿童,多少人还是那么胆小,离开了父母不行,自理能力很差更何谈什么智慧?学习就像是任务,怎么学也是门外汉,他们与夜莺相差多少距离,他们和夜莺一比显得多么幼小?

  的确!战争不是我们需要的,可是我们需要夜莺的勇敢和睿智,我们希望他能在和平年代的祖国的花朵身上绽放光彩,希望出现更多和平年代的“夜莺”!他们是聪明的,机智的学习生活,创造着财富!为祖国填上亮丽的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8:43 | 只看该作者
课本剧
时间:战斗刚刚结束。

  地点:苏联的一个刚被战火毁掉的小村庄里。

  人物:小男孩、夜莺、德国军官一名、德国士兵若干名。

  布景: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他们发现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光着头的孩子坐在河岸边上。孩子搭拉着两条腿,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军官(朝孩子):喂,你来!

  (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

  军官:呶,让我看看!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军官(点了点头):很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说着,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进嘴里吹起来。)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军官(打断他的话):你这个坏家伙!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小孩(不慌不忙):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军官轻蔑地一笑。)(画外音:真是个蠢东西。)

  军官: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哪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

  小孩(很有信心):怎么不认识!我和叔叔常到磨房哪儿的堤坝上去钓鱼。哪儿的狗鱼可凶了,能吃小鹅!

  军官: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把这个小东西给你。(说着,他指了指手中的打火机。接着恶狠狠地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是并排走的小孩和军官。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军官(看看越来越密的森林,突然问):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

  小孩: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军官听了不再问了。)

  ……幕落。

【简评】

  瞧,你改的课本剧多棒啊!如果能演出来,那更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8:51 | 只看该作者
地点:茂密的树林中。

  人物:小男孩──夜莺、德国军官一名、德国士兵若干名、游击队员若干名。

  (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树枝缝里往外望。)

  (画外音:由轻到响的夜莺的叫声)

  游击队甲(伸直腰,侧着头):你们听见了吗?
  (他再仔细听了听夜莺!游击队乙:你没听错吧?(他边侧耳倾听边拿出手榴弹以防万一)

  游击队甲:这回你听见了没有?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游击队甲(凝神站着,好象钉住一样。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边数一边打着拍子):一、二、三、四……(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

  游击队丙:对付得了!(端着冲锋枪,理了理挂在腰间的子弹袋。)

  游击队甲:应该对付得了!我和斯切潘叔叔把他们放过去,等你们开了火,我们在后边加油。如果我们出了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不一会儿,小男孩领着德国兵出现了,小男孩还在兴致勃勃地唱着。德国兵走到林中空地的时候,突然从林中发出一声口哨声。孩子突然站住,转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整个树林)

  (第二天,孩子又穿上那件绿上衣,坐在河边削着什么,嘴里发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并不时地转过头去,好像在等谁。)

  ……幕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1: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