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班会主题
养成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与原班主任和家长交谈,对学生的观察,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5班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养成好习惯的主题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高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迅速的青春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快速地成熟。由于社会发展,外界诱惑增加,社会关系复杂,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叛逆、迷茫、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浮躁、偏科等问题,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具有可塑性,有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同时,高二学生又背负着即将进入高三的压力,因此,高二阶段是高中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期,应此也是我们教育和培养的关键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好的未来和优异的成绩不会凭空出现,都是点滴积累,而积累的过程很辛苦,要想坚持下来,则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会目的
本次主题班会的主要让学生建立认知,分辨哪些是坏习惯,哪些是好习惯。强化学生心目中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明白小小的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最后回归学生实际,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具体的作为。
四、主题班会形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他们的自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他们的品德修养还有待提高;在这些方面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日后学生难成有用之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很多,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主题班会是教育面最广、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形式之一。当然,学生的进步是多方面、多渠道教育效果的综合反映,不能完全归功于主题班会,但是主题班会对学生德育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由于本次德育教育主题是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因此,选择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显得很有必要。
四、理论说明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学习和行为的环境决定了行为的发生。而巴普洛夫的实验证明了,行为的一再发生会导致个体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行程过程在于不断重复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主题班会实际上就是强化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正向强化,能够让学生建立认知,反复实施,形成条件反射。
五、班会教学设计
(一)主题导入(讲故事)
由老师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
老师: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样一副荒漠的场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束缚了几吨重的大象?
学生交流:是大象从小养成的习惯。
老师: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可见,习惯的力量很大,大到可以毫不费力地束缚几千斤中的大象。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习惯呢?
学生交流:习惯是我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句话(课件展示),让我们齐读: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大家看,习惯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可见,习惯有多么重要。这节课,我们来谈谈如何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引发学生思考,习惯到底是什么?通过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名言,启发学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生活中的陋习
要告别陋习,首先要明确陋习。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不良习惯呢?请每位同学列举3-5种坏习惯,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最后请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不重复)。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发言。
接着,教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不良习惯。
学习方面:
1、上课经常迟到。2、不认真听讲,课堂上睡觉。3、不喜欢做随堂笔记。
4、不按时完成作业。5、不喜欢预习。6、抄袭他人作业。
生活方面:
1、不愿从事家务劳动。2、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物品。
3、吃饭时说说笑笑。4、喜欢跟别人攀比。
言行方面:
1、喜欢传播流言蜚语。2、不守承诺。3、上网无度。
4、对他人求全责备。5、经常说脏话。6、缺乏主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生活中存在的陋习,总结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自我行为的一种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