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一双手》公开课教案在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双手》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俺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俺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俺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研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如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研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同学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同学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俺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只调动了同学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同学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同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身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同学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同学谈出自身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同学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同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规范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同学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同学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俺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俺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协助俺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依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同学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同学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同学根据自身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如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身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只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同学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规范》中倡议:“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协助同学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俺们:回归生活,把同学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同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身的猜想,讲引发的考虑,提疑惑的问题等)
     (同学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同学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同学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俺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同学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同学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协助同学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发明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发明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假如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发明的将不只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经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掌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协助同学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同学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小朋友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立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发明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俺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俺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小朋友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同学看到的已经不只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只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出现,把同学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同学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发明了非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俺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送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  一双手 发明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   创立绿色金库
  总评:
  读过《一双手》这篇入选教材的文章,俺一下子就被作者细腻的文笔所折服。而在听过徐慧颖老师执教《一双手》之后,俺则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而惊叹――“细微之处起波澜”!这正是徐老师教学艺术之所在。
  一、无声之处拨响心灵之弦,让感悟与对话共舞。
  《一双手》这篇文章尽管朴实无华,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发生敬佩之情实属不易。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文中描写“手”的外形,以及形成这双手的原因几段文字,让同学潜心会文本,借助看、比手的模型这种方式,让同学在静心回想中调动起对鼓皮、干蘑这些事物已有经验的体会,感受张迎善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引发同学的好奇之心,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之中关注数字描写,在圈画、演算中考虑,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升华,从而协助同学将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普通的林业工人――张迎善在同学的心目中立了起来。
  二、平实之中孕育情感之音,让爱心与智慧齐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俺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小朋友们你又想说些什么?”……假如说透过《一双手》俺们认识了张迎善,那么透过徐老师这些平实的课堂引导语,俺们同样感受到了一个老师的爱心和用心,它将教师的情感、思想化作了同学的智慧、灵动。同学在徐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积极性、主动性被充沛调动起来,他们入情入境地读书、感悟、交流,情感的心弦被拨动,思想变得丰富起来,他们不再害怕张迎善那双粗糙、奇大的手,而是用赞赏的眼光、怀着敬佩之情重新去审视张迎善的那一双手,他们透过这双手看到了劳动者之美,看到了因为劳动而获得的财富以及幸福的心情:一车车的木材,一弯弯的清泉,一群群的小动物,以及张迎善还有无数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双手》公开课教案2
 教材说明:
  《一双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张迎善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发明了美好生活的手的 介绍,透射出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教学是力意“冗余的分析,烦琐的提问”瞄准重点,抓住要点,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去自渎、自悟,让同学去发现、去探索,努力实现自主高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是扼杀同学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及语文的口语交际上,让同学充沛的自主、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同学的语言表示力,培养同学的灵性和发明行性。
  设计特色:以读代讲,圈点批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体会和理解主人公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情感。
  2、初步掌握, 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感悟情感的方法。
  3、学习 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4、了解 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感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走进课文,体会情感。
  2、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协作中的恰当运用。
  3、学习林业工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
  教法指导: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跟老师一块做游戏,伸出你的左手来,伸出你的右手来,俺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没有手,什么也干不成,你们也一定见过很多的手吧!他们的手都有什么特点?相互交流,或者把自身查到的资料相互交流,好吗?
  4、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师生一起评价,纠正错误
  5、师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林业工人,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他的一双手?这双手与他人的手有什么不同?打开课本27页,让俺俺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板书:一双手
  [设计意图:做游戏和相互交流资料都是为了激发同学对手感兴趣,对课文感兴趣,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小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理解全文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自主阅读,交流认识,加深对这双手的认识。
  1、自由朗读课文,考虑: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边读边批注描写张迎善手的特点词、句、段。
  2、小组讨论、交流,自身划的词、句、段,各写出手的什么特点。
  如:俺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双手给俺总的印象,形象可感)
  俺天性地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俺的手紧紧地裹住了。(这句话突出了手大而且有力)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这句话从颜色、纹络刻画手背)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用比喻来突出手指的粗糙、大)
  俺丈量土地似的量来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俺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写自身亲自动手去量手,用数字来突出手之大)
  3、同学汇报、师生评价,阅读所获得知识。
  板书:丑、粗糙、颜色深、干、厚、大。
  这是一双————的手。
  4、齐读描写张迎善手特点的句子,在读中去体会,去感悟。
  导语:这些都是张迎善手的特点,是俺们所看见的。
  板书:所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俺重视了同学的自学,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进而理解手的特点,这样即培养了同学的阅读能力,又掌握了课文的中心。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扎室,在无意中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三、品悟人物精神
  1、他的手从外表看确实很丑,那么造成他的手“奇丑”的特殊原因是什么?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速度课文,在文中找出来并划出来。
  (1)标划。
  (2)小组汇报、评价。
  (3)指生汇报,集体评价。
  (4)齐读体会:考虑数字在文中的作用?(突出这双手所做的巨大贡献)
  板书:所闻
  你现在还认为张迎善的手丑吗?
  师指导朗读,同学谈感想。板书:美
  2、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标明他是一个————的人。
  3、师生一起小结,在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的人物。
  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品读课文
  本文通过一双手反映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写得非常胜利,这与作者的观察、写作是分不开的,你认为作者的胜利之处在哪里?
  选材:典型一双手
  语言:质朴
  列数字:比喻、对比
  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视了同学的读的训练,通过读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数字的描写也让同学体会到了这种说明文的方法]
  四、发散思维
  a)师问:你们也有一双手,你们的手将来会做什么?
  b)小组交流、讨论。(体会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五、再次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六、总结全文
  正是这双手,让祖国的大山郁郁葱葱,面对这样的说,大家想到了什么?请你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俺重视了同学在写作上的训练,通过学习说明文的方法,让同学仿照写一篇——的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一双手》公开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动笔的方法,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2、能掌握并运用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设置三大板块,启迪同学丰富的联想,激发同学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同学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漫游。
2、教给同学“心到、眼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同学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同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为人类发明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示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
2、难点: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段文字,猜猜他是谁?(幻灯片2)
1、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俺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
2、俺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于勒)
俺们看到了一双农民的手,又看到了一双水手的手,那么,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这是什么人物的一双手?(幻灯片3)
教学板块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幻灯片4、5、6)
1. 要求指名阅读,其余同学在文中圈点、勾画“有关手的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张迎善 身份:林业工人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木色 一道道黑土色
手指:粗大肥圆 缠着泥色的线 纹路:又深又粗
掌面:鼓皮一样硬 老茧不满每个角落
手指细节:左大拇指没有指甲 黑深“人”字
手的大小:长24cm 宽10cm 厚2.5cm 手的价值:发明绿色宝库的手
手的别号:天下天下第一号大手 第一奇手
2.写人物简历。(提示:简历就是个人的经历。)(幻灯片7)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编写人物的主要经历。(60字左右)
张迎善:林业工人。1981年至于1985年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是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导入下一环节:本文是一篇写林业工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示人物。接下来,俺们就组合要言,点评人物。
教学板块二:组合要言,点评人物
1、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并根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幻灯片8)
文章写了一双 的手。
概括:非常勤劳
2、造成张迎善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自身的语言加以概括。(幻灯片9)
明确:张迎善要用手拣出穴里的草根、石块,栽一棵苗,手要往土里插三四次,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3、仔细阅读课文,画出人物言行的语句。(幻灯片9)
概括:文章塑造了一个 的人。
明确: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守业、默默无闻、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憨厚实在的劳动者。
导入下一环节: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用自身的一双手为大地穿上绿色的衣裳。俺们有何感想呢?
教学板块三:抒发感受,写颁奖词
创设情境: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下面一段颁奖词,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发明绿色的意义。100字左右。)(幻灯片10)
杨利伟(幻灯片11)
那一刻当俺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胜利。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绩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胜利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绩俺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张迎善(幻灯片12)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发明了绿色的宝库。
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局部——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胜利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那么在写作中,俺们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幻灯片13)
请你仔细观察爸爸或妈妈,选取最具特征的某一局部,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200字左右的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7: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