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1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俺们为自身维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平安,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俺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出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同学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局部,只出现“俺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局部。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发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俺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俺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俺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俺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俺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俺们表示感谢哩。
  生2:俺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俺们的指责中羞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同学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示义愤填膺;都在为俺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同学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幼稚,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局部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小朋友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繁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俺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惊心动魄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俺们错了,俺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俺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乞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身的生存方式,所以俺们不能破坏它。
  生2:假如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维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俺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发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俺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保守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出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局部”入手,没有给同学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陈老师“创意设计”的动身点,就是为了让同学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同学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战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同学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俺说”的感动。
  观点三: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发明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战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假如依照常规教法,让同学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同学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发明性地重组,二次出现教材,给同学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同学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随同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出现的时间、出现的手段、出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课后反思2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一起生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同学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需下足“工夫”。这“工夫”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沛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笔记,既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获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发明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逾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既课堂生成。
  但在俺们的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两种极端:预设太多,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竟在”掌握”中;或是一味追求动态生成,脚踩西瓜皮……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执教过程中,老师们都想让小朋友跟着自身的思路走,这样就无法体现同学的主动性,在一次执教《自然之道》一课过程中,俺就犯了上面所说的错误,对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俺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准备利用近一刻钟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力求使同学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类不能破坏自然规律”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上,而是引导同学在感悟了“俺和伙伴们”由焦急到高兴,最后到悔恨、震惊的情感积淀后,讨论向导的所说所做。在进入讨论的环节中,俺发现同学仅仅游离于课文的外表在空泛地谈论,感觉在隔靴搔痒。为了引导同学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文章内涵的领悟达到逾越文本的大语文观的境界。俺设计了一个环节,就在同学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俺顺势提取了他们在课下搜集的信息,引导同学从中可以选取对考虑这个问题有协助的信息。没想到有些同学的思维是开阔了,但不能正确地理解资料中的信息,如有一位同学说:“向导知道小海龟成活的几率很低,所以他想能救一只小海龟就救一只。”还有的同学不能运用信息协助自身考虑,还是停留在孤立地片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如一位同学回答:“向导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破坏了小海龟生活规律的后果。” 或是说:“向导是在俺和伙伴呼喊声中被逼无奈才救那只海龟的。”而这些情况出现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应该发挥出来,有效地引导同学一步步深入考虑下去。可由于俺经验上轻,又加上情绪紧张,并没能很好地因势利导,更深刻地理解向导的话。其实,俺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当时的俺假如这样引导:“作为一位生物学家向导,他对小海龟的知识了解不只这些,在他知道这些情况下,把小海龟抱向了大海,肯定有科学家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样,就能很好地把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同学去考虑,从而既突破教学的难点,又丰富了同学的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课后反思3
  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回想自身历经说课、初赛、决赛的过程,无一例外都使俺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从心底有这样的感受:感谢“东兴杯”,感谢这次不同以往的教学大赛。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平安,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俺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俺们,假如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发生与俺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现对自身本课公开课教案评析如下: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自身力图合理利用教材和层层深入的教学战略,引导同学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力图使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得以整体落实,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⑵ 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⑶ 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 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⑶ 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身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依照自然规律办事。
一、由情景进入文本
  为了突出重点,充沛展开同学的自主探究,从根本上解脱冗长的情节分析和烦琐的提问应答。俺从谈话导入:
  俺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结伴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那俺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 引导同学整体感知,根据同学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嘲鸫 幼龟 救 食肉鸟 群龟
  然后引导同学按顺序说说“俺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通过这样的公开课教案,使同学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训练同学的概括能力。
二、语言文字的感悟
  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以及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资料组织的方式方法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整体感知和领悟。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沛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资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掌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同学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必定会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体察过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
  俺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方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其中向导的话是同学理解的难点,教学中,俺从引导同学理解“若无其事”的词义入手,进而体会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哪样的呢?初步体会向导说这番话的意思。当课文学习到后面的内容,即向导和作者以及同伴们奋力拯救幼龟后,带着震惊与深深地自责再回读向导说的话,相信此时同学的感悟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与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
  学习到课文第7自然段时,在统领问题“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俺和同伴以及向导有是怎样表示的?”提出后,同学很自然地就进入到“俺们奋力拯救幼龟”的情景中去,在教学中,俺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导同学体会“摘”、“抓”、“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动词,随后又运用对比句,即:
  俺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俺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身过错的一种弥补吧。
  俺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俺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对自身过错的一种弥补吧。
  引导同学理解“俺们”当时那种万分焦急的心情,为同学想象做好铺垫。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文本有限而想象无限,许多文本会留下较多的空白,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的“留白”而展开想象的超文本阅读为同学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文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内容:
  “天啊!”俺听见同伴说,“看俺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在教学中,俺是这样用想象拓展课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穴爬出的视频后,画面定格在众多幼龟爬向大海,这时,俺引导同学想象:接下来,俺们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同学胜利地对文本进行补充,使得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同学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从这个公开课教案中俺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同学奔驰想象的空间;而同学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时地对自身公开课教案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地进行“再加工”、“再发明”。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时提高的过程,俺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身,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时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网站,资源质量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4-27 21:23:00
:T:#:@:-D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7 04: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