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9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师:你的意思是嫌他父亲教得太晚了?看来你们提的这些问题对理解课文不是很重要的。可能你们理解课文差不多了。你还要说吗?
生:俺问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你自身的事情,不是俺的事情。
生:俺想知道为什么老师看了俺的“画”要拿起来问大家?
师:为什么拿起画来问大家?嗯,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俺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生:愿意。
师:好的。(教师从旁边拿过一个话筒架竿,放教室中间,手中拿一胶袋)你们猜这胶袋里面有什么东西?
生:杨桃。
师:对。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把椅子挪一下。俺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俺一会一看你的画俺就知道你懂了没有。俺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插到话筒架竿的顶端)不画这个竿子,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同学作画,教师检查)
生:好了,大家抬头,很有效果。好多优秀作品俺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休息10分钟再上课。
第二课时
师:现在俺们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俺们不论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生:懂。
师: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听懂这个意思没有?
生:听懂了。
师:咱们先看一位同学的画。(将一位同学的画放在投影仪上),这幅画是谁画的?(同学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你说。
生A:(站在自身座位上说)俺觉得他没读懂课文。
师:停一下。从他一开始发言,俺们就应该发现他的评价对不对?你说。
生:他的方法是不对的。
师:你是说画画的人不对呢?还是评价的人不对呢?
生:他。(指评价的同学A)
师:那你说吧,他怎么不对?
生:他说…他说…
师:你先坐下组织一下你的语言。谁知道他(指A)这样评价对不对?
生:评价者是错的,因为他没有引用课文上的语言。
师:俺可以断言,他即使引用课文的语言,也不会作出正确的评价来。想想为什么?你说。
生:因为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
师:对了,他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他应该怎么办?
生:他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
生:有。
师:哪里?读出来。谁找到了,关于这一点的叙述。你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俺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师:老师走到俺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还有“审视”。
师:你跟他说的是同一句话,为什么要强调“审视”?
生:因为……
师:谁知道她强调这个“审视”对不对?
生:对。
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审视”?
生:因为强调了“审视”,就可以判断他画得对不对。
师:你应该从“审视”这个词的词义上去理解。“审视”是不是就看一下?
生:不是。
师:是不是就观察一下?
生:不是。
师:怎么看?
生:认真看。
师:认真地,还有检测、检查的眼光去看,那就叫什么呀?
生:审视。
师:对了,还有一处可以证明评价人说得对不对的地方。刚才你们找到一句是老师去画画人的位置上去看、去审视。还有哪里?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俺座位上”。
师: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生:请他们坐在“俺”的座位上去看杨桃。
师: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对不对?
生:对。
师:现在你知道你哪里错了没有?(对评价的同学A)
生:知道了。
师:那么应该怎么办?俺还让你来评价这位同学的画,你自身采取行动。
生A:(仍然站在他自身的座位上说话)他这幅画是对的。
师:还是这样来发言,行吗?
(同学七嘴八舌在下面议论)
师:他(指A)读懂课文没有?
生:没有。
师:你把刚才同学们读的课文,再读一遍给他听。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俺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师:对,这是一段,再读:“让那几位同学..”大家一齐给他读。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俺的座位上……”
师:(对A)这两段你听明白没有?
生:没有。
师:还没听明白?大家再读一次。你注意听。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俺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
师:对,这是一处。(对A)因为你不懂,所以俺加一个问题问你:老师为什么要走到那个画洋桃的小朋友位置上去?
生A:因为老师要审视一下。
师:没有答对。课文上也有答案,找。老师为什么亲自走过去,也让笑的同学走过去?课文上有答案。
你读出来(指另一生)
生(读文):“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俺们看见他人把洋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对A)“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这句话意思懂不懂?
生A:懂了。
师:懂了。再读读同学们那句话,大家一起读。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俺的座位上。”
师:好的,让同学们也坐到“俺”的座位上。现在俺还请你(指A)评价刚才那幅画。你再采取行动。
(A生下座位走到画图的同学位置观察杨桃)
师:这次他(指A)读懂文章没有?
生:读懂了。
师:现在他读懂了,(对画图的同学)你起来,让他坐到你的座位上。你(指A)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
生:这位同学画得对。
师:画得对,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A(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俺们看见他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引用得对不对?
生:对。
师:他(指A)现在读懂课文没有?为什么?
生:读懂了,他知道要走到画画人的位置上去评价。
师:很好。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进行评价(放图于投影仪)
生B:(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这幅图他画得不像。
生(画图者):老师,俺这图画得很像。(老师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低头观察,并对照图画)
师:是啊,他这幅画得很像。
生B:就是不像,俺怎么看都不像。(众笑)俺就是在他这里看的呀!
师:(纳闷地)这就怪了,(忽然醒悟)对B说,你坐在他的椅子再观察对照一下。
生B:(坐在作画者椅子上)这样看,他画得像了。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B:刚才站着看,俺个子高,现在坐下,眼睛的位置降低了,杨桃下面的几个角的侧面也能看到了,所以变得圆圆的了,他画的也是圆圆的。
师:那么你刚才硬说人家画的不像,为什么呢?
生B:还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师:很好,(指作画的同学)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俺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身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他读懂课文没有?
生:读懂了。
师: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
生:做到了。
师:引用有关语句。
生B:(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了,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有同学起立,教师放图于投影仪)咱们看这幅画。看清没有?谁来评价?请那个女同学来吧。(此女生先到画图同学位置上观察杨桃)她读懂课文没有?
生:读懂了。
师:谁能评价她?为什么你说她读懂了。
生:因为她亲自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去观察。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他也读懂了。你起来让位给她。(让女生坐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看图看实物。说自身的意思,也要引用课文上的话。
生(女):俺觉得这个同学画得不像。
师:讲道理。一边说自身的,一边引用课文的。
生(女):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
师:那你的观察和他的图画的差异。
生(女):俺的观察和他画的不一样,因为他的图好像是一个蝴蝶图形。俺在他这里的观察好像是个五角星一样。
师:她刚才说话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
生:蝴蝶。
师:不是。
生:观察。
师:不是,要注意会听人家的话。你说。
生:像。
师:不是。
生:像五角星。
师:你说他怎么观察就像五角星了?再重说刚才那句话。
生(女):俺从这个地方看这个杨桃好像五角星。
师:听到她这句话没有?
生:听到了。
师:哪个词重要?一起说。
生:这个地方。
师:对了,都读懂了。她强调“俺在这个地方看洋桃”就是五角星,但他画成蝴蝶了。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接受不接受?(对画图同学)
生:接受。
生女:(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身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师:看起来像五角星,但他没画成五角星。
生(女):看得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还是没找到。找找课文直接批评他的那句话。找到了你就懂了。哪句话?
生女:(读文)“俺们看见他人把洋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他没有画成五角星呀?该画成五角星他没有画成呀?课文还有批评他的话,哪句话?
生女:(读文)俺们应该相信自身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
师:那一句话还没读出来,你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他读得是谁的话?
生:爸爸的话。
师:爸爸的话,你再读一遍。(此生重读)那么刚才这位画画的同学,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生:五角星样的。
师:是五角星样的就应该画成什么样的?
生:五角星样。
师: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蝴蝶,犯了什么错误了?读。
生:(读文)“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犯什么错误了?
生:画走了样。
师:为什么画走了样?
生: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依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刚才课堂提问,谁提了一个关于“想当然”的问题?你是怎么提的?
生:俺当时提的是: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讲。
生:这是因为画画假如想当然的话,就会把画画得乱七八糟,画走了样。
师: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像写生画那样,仔细观察。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俺们应该相信自身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
生:老师。
师:老师说的。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
生:相似。
师: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对了。刚才有一个同学还提问,为什么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谁提的?现在明白没有?一个父亲一位老师,为什么说的话这么相似啊?为什么?
生:因为这都是画画的要求。
师:你有别的说法吗?
生:这是因为他父亲和老师的经验是一样的。
师:他们有经验,觉得做事情的正确方法是这样的,所以父亲说的是这样,老师说的也是这样的。因此他们的话就怎么样啊?
生:相似。
师:好了,经过这一段的读和对图画的评价,你们都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你起来,你刚才说这课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俺说了,你讲那个道理就是含义。你现在对于你刚才讲的道理,有没有更深入的见解?
生:没有了。
师:那么把你认识到的再说一次。
生:画画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师:那该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