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9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鹬蚌相争》课后反思2
一、设想与设计
新一轮的《中小学语文课程规范》提出:语文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语文学科是涉及听、说、读、写的一门应用科学,讲究的是方法的掌握。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身考虑。而没有自身的考虑,就难有新的发明。从语文教学实践看,教师任务在于凭借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同学把凝聚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智力活动的方式方法内化为同学的个体素质。教师只要指点得法,“人脑就能把它的发明才干发展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布鲁纳)。
而如今好多同学的学与用是完全脱离开的,他们学了却不知如何去用,也就是说他们所学的知识很少会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过不了多久,一些同学就将这些知识淡忘。还有一些同学虽然将所学的内容熟记于心,至于如何去运用,可能要在他们成年之后。
回想自身的同学时代,老师在教完《塞翁失马》这篇课文后,俺只记住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至于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哲学道理,俺一直懵懵懂懂。直至踏上了工作岗位,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才知“塞翁失马”的故事经常在生活中发生。然后引起了俺对这个道理更深的考虑: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白昼和黑夜,它们围绕着它不停息地运转。但是人类,由于他的目光短浅,记忆力弱,只能看到事件相互分散的环节,分割的局部,暂时的结果,突发的因素局部。因此俺们要从连续性而不是从静止状态上去看待各种事物。
俺们常将“哲学”看得既深奥又繁复,认为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懂的,殊不知它就在俺们的生活中。曾有一位国外的教育专家在回答“国外的同学从几岁开始学哲学?”时说:“可能在妈妈的肚子里!”俺简直匪夷所思,这怎么可能?但细细想来可见哲学教育在国外是深入人心的。它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其实在俺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实这些简短的语言中藏着深深的哲理。《鹬蚌相争》的故事家喻户晓,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在俺还没有结束这课时同学们就已经得出了。他们还归纳为:双方相争,获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实学完了一则寓言故事,同学能总结出道理,并将这个道理熟记于心就可以顺利地结束教学了。这时俺想:俺的同学会不会也像俺当初学《塞翁失马》一样,许多年后才会有所悟,甚至只记得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句话,而根本不知如何去体会这句话中深刻的道理。当他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事,他会不会想到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呢?他又会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方案实施及效果
方案(1)
当同学得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后,俺问同学:“假如你是鹬、蚌或者渔翁的话,你希望自身是谁?”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渔翁”。这个回答是俺意料之中的。于是俺又问:“假如你就是‘鹬’或者‘蚌’的话,你又会怎么样呢?”然后俺让同学进行讨论。由于小班的缘故,教室空间和同学人数有着很大的优势,俺将讨论分两局部进行:
(一)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发表自身的见解。
效果:各小组都能得出统一观点:假如俺是“鹬”或“蚌”的话,俺肯定会放了对方。因为只有放了对方俺才干逃命。
为了让每个同学知道其他同学的想法俺布置了第二次的讨论:
(二)自由组合小组进行讨论:“当双方都放了对方后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结果怎样呢?”同学还可以提出其它问题,然后一起解决。
效果:由于自由组合,每个人又听到了许多新的见解。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几种不同的见解:
1、当鹬和蚌都放了对方后,它们感到为时已晚了,虽然后悔莫及但还是成了渔翁的晚餐。
2、渔翁把它们带回家后,蚌没有翅膀不会飞成了渔翁的晚餐,而鹬因为蚌放了它,展开翅膀飞走了。
3、当它们放了对方后,乘渔翁不注意,齐心协力、互相协助逃走了。
在此基础上俺让同学将这些语言组成文字写下来,旨在让他们对本文有更深的理解。第二天俺就将同学的文章浏览了一番。他们未能解脱原先思维定势,基本围绕这三种结果写出了文章。以下就列举三位同学的文章。
渔翁兴高采烈地提着鹬和蚌回到家,他看见它们都已松开了嘴,就对它们说:“你们现在才醒悟,为时已完了。哈哈哈……”它们听到渔翁的“霍霍”磨刀声,后悔极了,异口同声地说:“都怪俺,早松口的话,就不会廉价了那个老渔翁。”
——李韵龙
鹬和蚌相互相持不下,老渔翁将它们关在矮棚里。它们知道再这样下去的话谁也逃不了,蚌松开了嘴,对鹬说:“你走吧!告诉俺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再干这样的傻事了。”鹬乘渔翁不注意张开翅膀飞走了。
——刘宇琪
蚌乞求着:“你放了俺吧,外面在磨刀呢!”鹬松开了嘴,喃喃地说:“俺们怎么办呢?”蚌说:“如今俺们只有互相协助才干逃生!”门突然打开了,老渔翁持刀走了进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鹬昂起头,长嘴巴对准渔翁啄去。渔翁大吃一惊,紧闭双眼,手忙脚乱,刀也掉了。等他定一定神,睁大眼睛看时,鹬早已飞远了,蚌也挂在鹬的脚上一块儿飞走了。
——黄子茵
效果
同学们都懂得了,当鹬、蚌相争的时候,它们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只要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并且互相协助,就能化险为夷。
三、问题的考虑
学习不可能一次就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因而到了一个阶段后需要根据各种反馈信息,予以总结、提高。以后又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在提高了的基础上再总结,再提高。学习是一种不时地思索,而且渐进的过程。可以由清晰——模糊——清晰。只有这样反复地考虑,同学才干真正地从中受益,领会学习的真谛。本篇课文的学习就到此为止的话,同学可能对这则寓言有深一层次的理解,但假如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他们又应该怎么做呢?该怎样将它内化,指导俺们的行为呢?
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深刻,深藏智慧、富有哲理,俺想:只要指导方法得当,通过学习一定能让同学的思维能力提高一个层次。这种考虑是可以无限制延伸的,主要是要让同学学会考虑,学会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并能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其它问题。
四、进一步的设想和设计
综上所述,同时俺也想到自身的学习经历,有许多知识是得益于课外的。俺决定将此次学习向课外延伸。俺将他们分成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有好、中、差生各2名。选一名组长,由组出息行布置分工,筛选资料。),上网浏览或检查书籍、报纸寻找与这则寓言有联系的内容。
方案(二)
同学的积极性挺高的,他们找来了许多非常好的小文章俺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并谈谈自身的感想。有一组的同学读了一则新闻,谈了感想,俺的印象颇深,现摘录如下:
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煤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往外挤。由于坑道口太小,把出口堵死了,结果谁也无法逃生。而附近也有一个小煤矿,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他自身并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部平安逃了出来,他自身也脱离了险境。
接着他发表了自身的见解:“正因为后一位煤矿队长先想到了他人,救了矿工们,其实也救了自身。而先前的矿工们谁也不肯让谁,结果把洞口给堵死了,就像鹬和蚌一样,自断生路。”
——组长 吉东明
效果
虽然小朋友回答的语言还停留在外表、不够精炼,但能找出这样的资料,而且能针对资料的内容发表见解实属不易。俺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显而易见,学习后再不时地考虑对每一个人都是何等的重要。
五、问题的再考虑
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同学,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几个模式,然后硬往千差万别的同学身上套。从小吉同学的发言来看,他已能将学到的知识经过更深一层次的考虑来分析问题。但是不是大局部同学都能像他一样呢?事实告诉俺还有一些同学可能只是旁听生。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让大局部同学都能积极地考虑,并且发表自身的见解呢?
方案(三)
主旨:俺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发表自身的见解,经过再考虑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实施:
1、小班化为师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条件,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俺将同学分成两大组,(优势群体编排在第一组,弱势群体编排在第二组。)然后围成一圈,团团围坐起来。(这样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可以面对每一个人,使大家能听清他的发言)
2、俺将同学们找来的又一篇短文发给大家,短文的内容是:
死路与活路
一天,俺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俺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人慈祥地看了俺一眼,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俺想告诉你: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也跑不了。”
3、俺请同学们看完短文后围绕这篇短文进行讨论。由于俺将同学分层排列,所以就防止了发言都由好同学唱主角。
效果(一)第一组的同学很快地切入了主题提出:这些螃蟹只要放了对方自身也获救了。有的同学还谈到了螃蟹的想法:俺没有逃出去,谁也甭想出去,要死大家一起死。有的同学接下去谈道:“它这样的想法恰恰是害了自身,原先还能逃出去,现在只有死路一条。事情的结果与它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第一组的同学发言积极,还谈到了假如俺是螃蟹的话,俺会怎么做。
效果(二)第二组的同学由于解脱了好同学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不得不动脑筋主动考虑。有的提出:这个故事与矿工的故事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的说:“它们只有放了对方才干逃出去。”有的说:“假如俺是螃蟹的话,俺就像矿工队长那样,先让它们有秩序地逃走,俺也可以逃走了。”在组内同学们都发表了自身的见解,发言质量也越来越高。
效果(三)经过了讨论——考虑——讨论俺将他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他人活路,最终将会自短生路;你给他人机会,其实也等于给自身机会。
俺觉得同学潜意识已经对这个道理有所领悟,特别是第一组的同学,几乎已经说出这个道理,而他们欠缺的是人生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今后碰到类似的情况的话,俺想他们一定不会束手无策,甚至会用今天学到的来决定自身的行为。
六、反思与讨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同学们虽然在这次学习中获益匪浅,但是这样的教学需要大量的空间、时间。有时教学者会因组织不当而导致课堂纪律有所松散。同学家长会认为小朋友的学习时间是珍贵的没有必要将时间花在寻找资料上。而俺们每个人都认为同学的学习成果是最重要的,这样教学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有较大的提高吗?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俺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干达到俺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教学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的工作。
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把小朋友的眼光引向校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要让小朋友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俺们不应该让小朋友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应煞费苦心地告诉同学们怎样去考虑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不用考试把同学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小朋友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小朋友们去考虑的一切结论,去维护和激励小朋友们所有的发明欲望和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