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4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角形的分类》听课随想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所有参与老师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前一段时间,听了上海和厦门两位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各有所长,可谓风格迥异,而厦门的那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把生活中的一些包含迁移到当天的学习中。“是中国人的请起立”,齐刷刷地站起来一大片;“是上海人的请起立”,齐刷刷地又站起来一大片。这时老师发问:你们怎么又站起来了?学生回答:因为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学生动手拼搭三角形并分类的环节。由于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后,老师给学生示范了学具的使用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感知有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有的三角形两条边一样长,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不一样长,为三角形按边分类作好铺垫。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自我感觉,自己思维,自主发现。设计小组收掉自己搭建的三角形,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含义。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思维出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时,老师设计了“变魔术”活动:小朋友们都知道,兔妈妈养出的宝宝是小兔,狗妈妈养出的宝宝是小狗,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妈妈养出的宝宝是——,老师事前把两根长度相等的钢管和橡皮筋串在一起,不断地张开,当张开到一定程度时在两根钢管之间插入长度相等的第三根,现在呢?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与科学演示,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对概念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成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3:49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分类》听课随笔

新课程最大的改革之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再提倡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本节课周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对一些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在练习环节,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动手剪一剪三角形,再展示大家的作品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周老师在本堂课中时时注意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如“猜一猜”游戏中,杨老师每猜一次都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猜确定的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再出示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目的是想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出错误的判断。

周老师在本节课中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案,体现出新课程“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在练习中,在长方形、正方形中剪出三角形后,没有简单的停留在“剪一剪”的层面上,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比较,挖掘出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分析身边的问题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4:14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分类》听课所想

听了杨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感触颇多,她真正将学程导航的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看学生的交流,可以看出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是运用学程导航的模式的,并且进行了用心的辅导的。在课堂中,学生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同意xx的看法。”“我反驳他的观点。”“我想到前面来说。”“我们小组认为”……,学生勇于思索,敢于表达,声音响亮,思维的火花在碰撞,随着课堂上一个一个的高潮掀起,学生学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在我的课上,我也用学程导航的模式上课,也一直尝试着让学生交流,但是效果总是不那么理想。听了杨老师的课,让我明白,让学生进行交流也是要给一定的范式的,让学生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更利于交流。

但有一个我一直困惑的地方在杨老师的课上也没有找到答案,那就是在交流时,尽管面比较广,但是也只限于十几个学生,这十几个学生进行的是有效的交流,让人听着也开心,那么其他的学生呢?充当了听众!教师如何面对这群充当听众的学生呢?如何让他们也参与交流,一起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呢?

另外有一个商榷的地方。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不是运用了多媒体就摒弃了以前的实物演示等呢?比如在猜一猜中,如果用有一个锐角都一样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来进行演示,可能更直观,更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4:35 | 只看该作者
   听完刘利老师教授的《三角形的分类》后,有感于刘老师对教案的精心设计和平和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刘老师的语态和语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总之本节课刘老师运用小组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但也有几点做得不足:

1、对三角形的两种分类方法凸现的不是很清,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很模糊。建议小组讨论、交流后。师加以引导明确分类加深印象。

2、评价语言不够到位,有些学生答完问题后师没有及时评价。

3、时间分配不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4:56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分类》评课稿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平和县第三届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教学活动中,我校有两位老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比武。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可谓是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给听课的老师、领导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教学大餐,耐人寻味。下面我就针对我校赖秀惠老师的这节课提出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赖秀惠老师的这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并理解掌握三角形种类的特征。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课的伊始,教师让学生观察形状各异的三角形,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问题,你想把这些三角形怎么分类。在学生探究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填出各个三角形内角的情况,便于学生的梳理及根据角的特征为三角形命名。特别在学生给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命名时采用了启动学生原有认知的方法,教学了腰、顶角、底角。在这一活动中也有意识把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如流动红旗是等腰三角形、路牌是等边三角形等,为学生清晰建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表象奠定了基础。在练习设计上注意围绕本课的重点,形式多样,注意练习的层次和梯度,第一部分是基础题:送三角形回家。第二部分是变式题:猜三角形游戏,通过一个露出的角来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猜的答案是不唯一的。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能断定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第三部分是动手操作题:画一画、折一折。使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概念逐一明晰。又考虑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分类》评课稿  
《三角形的分类》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一部分,是在前面学习了《认识三角形》和《常见的角》的基础上来学习本书内容的。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而言,“空间与图形”在脑海中还没有构建起来,是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所以郝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了大量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加上练习巩固、加深印象来设计这堂课,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口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三角形按角、按边的分类。通过这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是比较合理有效的。下面我结合这堂课来说说它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一开始,郝老师利用把四年级的同学们进行分组的实际问题抛给同学们导入新课,这样不但学生身在其中,有亲身体验,感受到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多种分法,激发了学生愿上这堂课的欲望。同时更为三角形从角、边两个不同条件进行分类打下基础,为上好这堂课开了个好头。  

二、条理清楚、环节紧凑、精心设计、层层递进。  

整堂课环节清楚:情景导入——复习旧知——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小结——课堂检测一目了然。每个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一把教学知识点朴实的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由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学习和认知的规律。  

    另外,郝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注重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如郝老师在讲三角形按角、按边分类时,两部分知识结构相似,如果利用相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就会显得重复啰嗦,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这时郝老师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相对容易得出的特点,设计让同学们在大量观察三角形的基础上,同学归纳、总结得出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而在学习相对较难掌握的三角形按边分类时,郝老师设计让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得出按边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丰富了课堂的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三、整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改中重要的教育核心理念之一。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堂课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郝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由学生亲自得出、说出,就是三角形按什么分类也是同学们在活动后自己发现,老师提醒得出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的。而不是郝老师直接说出的。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欠缺时,不是老师自己忙于提示,而总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最后归纳得出。所以这堂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同学们。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同学们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郝老师在讲三角形按边分类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把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和特征时(这也是这节课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空洞的讲解难理解、不易掌握,郝老师就利用布置任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的活动方式,通过猜一猜、量一量、议一议、说一说的办法,让同学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了知识的本质,这样获取的知识最难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说话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体现了诸多数学思想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五、课堂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  

练习是数学课堂中最重要、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巩固新知、检查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课堂练习运用得好,也是老师基本功的一部分,有时也为一堂课增色不少。如:本课在讲完三角形按角分类后设计了针对性巩固练习:“判断下面几组三角形按角分类是什么三角形”,完成后郝老师一句“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又把这个练习题变成了“按边分类”的研究对象,这样一个练习两种用途,过渡自然,又节省了重新设计按边分类的引例和时间,更让同学们最后体会到同一三角形即可用按角分类、也可以按边分类,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上升了一个层次。还有郝老师在设计课堂检测时,注意了练习的层次和梯度,满足了不同程度孩子们的要求,如:1题是针对性的基础题,2题是在基础上知道或强调,在没有明确按什么分类时,既要按角分类,又要按边分类,并且用语文中的关联词准确的表达出来,难度上升了一格。3题是一道开放性的变式题,同学们通过只                                                            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信封猜测其类型,答案不唯一,于是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容易判断出露出直角和钝角的两个信分别封藏的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而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的信封判断比较难,不易说全,这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三种可能性。这样发散了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不同学生都有所提高。  

这堂课还有很多成功之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它的不足之处:1在学生自己尝试给三角形按角分类时,应该鼓励同学们大胆分类,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分法,不要学生一说出文本中的东西就过,这样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2、在三角形按边分类、学生验证两边相等时,除了用直尺测量外,还可以用对折重合的方法验证,鼓励同学们用多种方法验证,防止禁锢了同学们的思想。  

总之,郝老师这堂课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是一堂很不错的数学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20:46:22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分类》评课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锐角、钝角、直角、和三角形的特性的基础上学习的;马沛杰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并理解掌握特殊三角形特征。

1.教师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物展示、合作交流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本节课体现了数学分类思想,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很浅显的向学生渗透了数学分类思想。

3.巧设问题,本课最后的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问题设置很巧妙,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再次体会了三角形角的特点。学生在相互质疑、不断推理完善中,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化。

几点不足或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行、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2.本节课知识点很零碎,可以让练习题丰富些(判断、选择等)把琐碎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教课过程中很随机的出一些类似的判断题,强化知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 2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