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出内容、把握感情。
朗朗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领略。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上深入体会作品。例如课文《孙权劝学》中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的形象,课堂上分角色朗读,不用教师过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知道内容,进而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情感。
(四)读出见解、激发创造
文言文的语言习惯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它是那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可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但面对“友人惭,下车引之”和“元方入门不顾”这些行为是否失礼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朗读的结果发表见解。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诵读可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的新形象。现代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读者不应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及积极的再创造者。 比如《童趣》中“我”鞭逐蛤蟆一节,用轻声朗读“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用急促声朗读“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学生会结合自己童年的趣事想象作者沈复的童年趣事,同时也会吸引学生不由不得写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拓展学生的见解,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
三 朗读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师示范朗读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示范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练得能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如果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就会出现读音上的不准确,这样对于学生认字正音则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其次教师示范朗读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给学生示范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加练习,最好能够把所要示范朗读的文章背诵下来,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文言的魅力。
(二)读准字音,把握停顿
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朗读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但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或文质兼美,或言简意赅,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而且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读之有味。同时教师善于引导,这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消除畏难心理。
读准字音和把握停顿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而字音和停顿则是朗读文言文的障碍,因为文言文中有许多的生僻字,还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等等,如果学生在朗读之前不做好准备,那么朗读起来就很困难。例如,“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在这一句中有个通假字,“与”通“举” 读为jǚ , 不能读yǔ。从古至今,人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很重视句读。如果把握不好句子的停顿,很容易会错意。正确的停顿是为了准确、清楚的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也是调节气息的一种方法。古时候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学生学习的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句法停顿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古今语言结构的差异,意思也会变化。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总之,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有法。
(三)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
前面说过教师往往用大量的时间讲解一些文言知识,让学生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听老师讲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汉语知识,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课堂上的诵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例如我在上《桃花源记》时,安排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体会桃花源里面的美好生活,并且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范读、个别读、男女比赛读等,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加深了,而且印象深刻。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朗读讲究读出感情
很多优秀的文章是以情动人的,文言文也不例外。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要多朗读并从中积累名言佳句,最重要的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掌握文中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学习《石壕吏》,当读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时候,通过语言上高低轻重的变化,同学们就会产生对差役无比的憎恨和对老妇人深切的同情,有利于把握整篇诗文的主题。
四 结语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发现古人往往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文言表情达意,这就是由于他们十分重视读。反复诵读不仅加深了理解,而且也唤起了情感,这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诵读有助于记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和重要方法,应该加强多种形式的读,反复地咀嚼思索之后,很多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 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语文课本
[3]《现代美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