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听了黄厚江老师的两节课,极为震撼,只可惜那天下午的讲座因调不开课而未听成。当晚就在群里看到大家分享的黄老师精彩语段,甚是激动。遂讨来光盘,但一直忙于琐事,未果。于春节空闲时间,花了一整天时间,一边看,一边记录,遇到精彩地方还会停下来回放,听着,记着,笑着,更多的是思考,吾辈该怎样去实践怎样的小学语文教学?
感谢于漪老师,邀请到黄厚江老师,为我们上海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打开了一扇窗。这是新年里最好的礼物,为我积蓄这新的一年的力量,温暖的,厚重的,也是向上的。
印象一:
谦逊大气,自谦为学生:“感谢于漪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午向大家汇报了两节课,所以下了课,就请于漪老师批改这份作业。”再一次验证了那句话,越是水平高,越是谦虚。
印象二:
无PPT,无讲稿,桌上仅一杯茶而已,侃侃而谈,简洁之美。
印象三:
做讲座的技巧娴熟,不见任何雕琢的痕迹,娓娓道来,由语文教学的问题入手,从“异化”一词的源头入手,自然进入“语文的异化”,再开始列举诸多病象。50分钟批判,60分钟建设,围绕“异化”和“建设”展开。思路清晰,也便于展开。
精彩语段:
我所谓的本色语文就是回头太多。
语文异化的第一表象是语文被拔高了。
不能只抓住最高的目标把语文最基本的目标丢掉了。
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小说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首先就是学会小说的阅读。
语文的拔高还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的拔高。
探究要不要?探究要的,但是探究是语文教学中最次要的。
80%老师上课必然要安排一个环节,讲道理,进行所谓的人文教育。
我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语文课一旦跟学生说教讲道理,就不是语文课。
中国有一个学科是专门说教的,哪个学科有用吗,这样的说教只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坏。
假民主比没有民主更可怕。
语文异化的第二表象是语文贵族化。
新课改的课大家都能上。
大家凑到一起,要研究家常课怎么上,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大多数老师能上的课。不要打扮得像泰国人妖一样,而不是精心研究季节脱离实际的课。
语文课上的朗读课文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朗读是不一样的。
语文异化的第三表象是语文形式化。
很多老师花十个小时备课,九个小时以上都花在找课件上。
课文朗读无端地分男女读。
一节课看过以后记住的是形式,这不是一届好课,这是基本的审美原理,罗丹早就讲过。
语文异化的第四表象是语文教学被转移了。
《致橡树》不能只教爱情,要教现代新诗的欣赏。
语文课不好玩了,语文课萎缩了。听说读写四大块已经砍掉听和说了。
王荣生老师统计过,全国有80%的老师不上作文课。
90%的时间用在读上,大多数老师是老师出题目,学生找答案。
如果不高考,你的日子更难过。
做教师不会对付考试是不称职的,没办法,这是生存之道,也是社会需要。
语文到底是怎么考好的?做练习真的能考好吗?70分的作文能靠做练习考好吗?现代文阅读是不是靠做练习考好的?
语文是要做一些练习的,一定要高质量的练习加上高质量的讲评才有用。
修改一万条病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得病。我就是,我至少做过一万条,得的病就是所有句子我都能找出病来。
很多练习是有害的。一是练习本身有问题;二是答案是错的,老师能把它讲正确;最不可原谅的是学生是对的,老师却把它讲对,还讲得学生心服口服。
中国有一句话都有无数种表达,我们老师只承认一种表达。
我爱你是爱你,我恨你比爱你更爱你。
语文原来是怎样的?语文就是让学生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课标应该将“语言”改为“母语”)
我们很多老师、家长把自己亲自养的孩子害了。
很多语文老师自己孩子语文学不好,要说遗传基因,那可是你亲自生的,怎么考不好,被你迫害了。
语文本位就是在自己的田里干自己的事儿。
阅读就是以学生学会阅读为本位。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语文课的特征是三个“语”: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
什么是以语言为核心?有五方面表现:语言积累(词语,句式语言知识,素材,文化知识);语言感悟(要有语言体验);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运用。
什么事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一个语文老师设计学习活动是看家功夫,你要把教学内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三次加工,加工成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去解读文本,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能力。
以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素养就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第一是用语言的方法,第二是遵循母语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去教语文。
很多语文老师咄咄逼人,表现在反问句太多。
语文不能全是说得清楚的,说得清楚就不是语文。
有没有人做动作的时候就想好,我做个细节给你看看。所谓细节与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是一样的。
我们学生真厉害,不管我们老师出什么怪招,他敢接招,但语文老师不行,不敢接招。
教学过程要简洁,“简捷”最好,为什么?弯路走得越少越好。简捷不是草草了事。教学方法要简易,能不用pPT就不用PpT.
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就像领导干部的出国考察。领导干部的出国考察有一个前提,就是能多到一个地方就多到一个地方。
第三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能力训练。要让我们看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成长。
所谓远门的课,90%的课是假课。
一答就对,人家原来就会。一呼百应,往往是一种不动脑筋的回答。
本色语文教学的追求,一切为了我们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