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集锦附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0: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走近森林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qī) 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 30吨氧气。
    ⑧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①(ni ǔ)   带       ②(qī)      息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答:                                 
  3.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分)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①      、微生物资源 ②        :林地土壤、水分等 
  4.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2分)
 答:                                
  5.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                                                                          
  6.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3分)
答:                                    
  7.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二)(杭州市)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4分)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3.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3分)

4.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三)(苏州市)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射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仙境一般。我国的渤海中的莲苹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林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千百年来,这些幻影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
   1.文中举落日和蓬莱仙境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现象?( )(2分)
A.地心引力造成地球表面与高处空气密度的差别,引起光线方向改变。
B.地心引力和气温变化造成的空气密度的差别,使光线产生曲折。
C.沙漠上或海面上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形成光线曲折。
D.地球表面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是造成光线曲折的直接原因。
   2.写出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蓬莱仙境”般的幻影。(2分) _ ________
   3.同样是写落日,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这样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像一下,“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认为王维这样写好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益阳市)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1.请从本段中找出与例句说明方法相同的句子,并说出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例: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答:①句子:
    ②说明方法:
   2.本段介绍了南极气候的什么特征?

    3.本段文字在数字表达方式上前后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对此,请说说你的看法。

(五)(资阳市)⑴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研制成功,这是一台全光数字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一千倍。
   ⑵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光互连代替了电子导线互连;光开关、光三极管、光存储器、反馈装置和集成光路等部件,代替了电脑中的电子硬件;用光运算代替了电运算;用非冯•诺伊曼结构代替了冯•诺伊曼结构;从而使光脑中的功能为电脑所望尘莫及。
    ⑶光脑具有超并行性。目前最新的并行处理电子计算机常具有NⅪ的并行性,其结构和运行极为复杂,速度和精度也相当低。光脑则不同,它具有NXI的并行性,具有并进通信和并行处理能力强,可用简单的运算去处理大阵列的特点。
   ⑷光脑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电子的传播速度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子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缆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而光脑则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超高运算。光脑的超高速运算也在于光的频带远大于无线电波和微波,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存储量可达108位。
   ⑸光脑抗干扰能力强.光脑靠光子传播信息,光电子没有带电荷,对其它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所以光信号不仅不相互干扰,而且可以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此外光脑容错性能好,具有与人脑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差错时,并不影响到最后结果。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简略回答光脑同电脑相比具有哪些优势。(2分)

   3.这则短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4.第4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光脑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的?(2分)
    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一句中,“基本”用得准确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说出两个高科技产品的名称。

(六)(北京朝阳区)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北京丰台区)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天才的“演奏家”。
    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象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们将气泡分成大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气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加线的“它”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
B.大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小气泡更为激烈。
    4.根据第4段文字,概述“正反两个过程”。(限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长沙市)课文《苏州园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从整体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现在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的“个园”,进一步了解园林的特点,感受一下“个团”那生意盎然的“春景’,引人入胜的“冬景”。
   ①个团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竹,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 A 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 B 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给文中A、B两处选择适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A (①传递 ②昭示 ③表露)    8. (①弹 ②奏 ③吹)
2.“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3.“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

(九)(广东省)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10个字以内)。(3分)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4分)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2分)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常州市)
甲文: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但愿你能对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的楼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历程。期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伤害。在将来的生活里,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牵起他的小手,教导他应知之事。教导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存在;每有奸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让他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教导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导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导他置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导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世界,请尽你所能。
一位母亲
×年×月×日
(选自《北方晨报》2004年4月9日)

乙文:环境与人的性格(节选)
细心的人往往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地理气候条件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林黛玉是南方闺秀,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姑娘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出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
近来,儿童的居住环境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自私的缺点;在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
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不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应当开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建立我国的环境心理学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环境建设,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04年11期)
1.甲文中的“世界”和乙文中的“环境”各指什么?以下两种不同理解,哪一种比较合理?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
两者完全一样。
甲文的“世界”主要指社会,乙文的“环境”主要指人们的居住环境。

2.甲文中,“母亲”为什么希望“世界”让“儿子”“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3分)

3.下面哪些现象能用乙文中的原理来解释,哪些不能?逐一回答并简述理由。(4分)
(1)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的障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孟子幼时,母亲为了他一连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家学堂旁边才安居下来。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结合乙文介绍的知识,阅读甲文,根据“母亲”的要求,针对“儿子”的实际,你作为“世界”的一员,能为“儿子”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3分)

5.对甲文表达的观点或乙文说明的道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答案:1.B。甲文主要表达了一位母亲在儿子踏上社会前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并使其能经受社会考验、健康成长的爱子之情;强调的是社会的作用。乙文则重点说明了居住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3分。选择正确得1分,甲乙文的内容概括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如另有创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因为儿子今后可能会面临争斗、不幸或伤害,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这有助于培养儿子的爱心。(3分。意思对即可。答题全面,语言通顺,得3分;答题较全面,语言较通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3.①是。这是受居住环境的影响。②不是。这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中未涉及)。③是。这是由于孟母认识到自幼生长的环境对孩子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答受居住环境的影响亦可)。④是。这是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分析:母亲要求儿子能在社会上得到锻炼,儿子原来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缺少交往,可能有孤僻、自私等毛病。因此,答题时,可提出主动与他交友并为他介绍好朋友,带他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3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定的可行性即可。如不切儿子实际,脱离文章知识,泛泛而谈,最多只能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5.没有标准答案。(3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言通顺,可得3分;有独特见解,但语言欠通顺,或见解一般,但语言通顺,得2分;见解肤浅,语言欠通顺,得1分。)

(十)(佛山市)
火星上的水哪儿去了?
①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现在干燥寒冷的火星,历史上也许有过一番海涛拍岸的景象,火星表面过去可能部分为海水所覆盖。如此浩瀚的大海现在究竟在哪里?这一番“沧海桑田”的变化原因何在?近来,日本科学家不断对此发表看法。
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水谷仁教授认为,金星过去也曾有水,但由于它离太阳太近,及大气中高浓度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极高,水因此被全部蒸发,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而火星水的消失好像和金星不太一样。
③水谷仁教授说,磁场毁坏在火星的消失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磁场好比盾牌,挡住了太阳向地球倾注的高能粒子,防止太阳风暴直接光临大气层和地面。现在的火星虽然还有很强的磁场,但已经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规模。火星磁场大概在30多亿年前伴随火星内部的冷却凝固而逐渐被毁坏,使火星难以避免太阳风暴的全面袭击,大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被分解为氢和氧,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④另外,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引力仅相当于地球引力的40%,维系大气的力量相对较弱,这对水的消失也有一定影响。原苏联“福波斯”2号探测器还发现,在火星黑夜的一侧现在仍有大量氧气向宇宙流失。科学家根据有关数据推测,过去火星的大气压曾是目前地球大气压的近3倍,而现在只有地球的五十分这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火星表面有少量水流出,马上就会气化。
⑤也许,并非火星上所有的水都消失在宇宙中。东京大学副教授阿部丰说,随着大气中水、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减弱,火星逐渐变冷,大气中的水经冷冻之后降到地面,因此,火星上的水可能像冰川一样藏在地下。
⑥根据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空观测的数据,以火星南极为中心的高纬度地区地下有大量氢分子存在。如果这些氢分子和氧结合以水的形式存在的话,会成为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海。然而从上空观测最多只能观测到地下一米的情形,阿部丰副教授认为,在高纬度地区更深的地下,可能会有冰川存在。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前不久也发现了火星极地有水的痕迹。
⑦日本国立天文台渡边润一副教授认为,“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靠太阳能电池获得能量,因此着陆地点都选在阳光很强的火星赤道附近,而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地下现在基本上没有水。按预定计划,美国和欧洲将于2007年再次分别发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中高纬度地区,如果获得成功,届时关于火星水的争论可能会一锤定音。
1.选出不属于说明火星水去向或原因的一项。
A.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表面极高,水因此被全部蒸发,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B.磁场毁坏在火星水的消失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C.火星引力较小,维系大气的力量相对较弱,这对水的消失也有一定影响。
D.火星逐渐变冷,大气中的水经过冷冻之后降到地面,因此,火星上的水可能像冰川一样藏在地下。
2.选出对第⑦段“一锤定音”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A.“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因为能量问题对火星水不能探测清楚。
B.“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因为着陆地点问题对火星水不能探测清楚。
C.美国和欧洲2007年如果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中高纬度地区,火星水的争论有望得出科学结论。
D.美国和欧洲2007年如果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中高纬度地区,火星水的奥秘肯定能揭开。
3.选出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
A.太阳风暴的袭击使火星磁场逐渐被毁坏。 B.火星内部的冷却凝固使火星磁场逐渐被毁坏。
C.磁场毁坏使火星难以避免太阳风暴的全面袭击,大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被分解为氢和氧,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D.现在的火星磁场毁坏了,既没有地球这样强的磁场,也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规模。
4.选出对文章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之后,综述了日本科学家关于火星水的不同看法。
C.第③④⑤段在文章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
D.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具体说明火星水的去向。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一项。
A.美国“机遇”号火星车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现在干燥寒冷的火星,历史上也许有过一番海涛拍岸的景象。
B.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引力仅相当于地球引力的40%。
C.过去火星的大气压曾是目前地球大气压的近3倍,而现在只有地球的五十分之一。
D.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磁场好比盾牌,挡住了太阳向地球倾注的高能粒子。
答案:1.A 2.C 3.C 4.A 5.D

(十一)(广东省)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10个字以内)。(3分)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答:
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4分)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2分)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 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2分) 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1分) 3.变得越来越差(1分)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分) 4. A

(十二)阅读《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一文,回答问题。(14分) (湛江市)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4分)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若只答出品种多,或“美不胜收”等只能得1分。) 2. (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 (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人:(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 “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散落在丛林中的 ‘翡翠’、‘玛瑙’,形态各异”。(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能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一方面进行分析,且有例子说明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可得4分;如果只有角度和效果而无例子分析的,只得2分;若还能写出所写珊瑚礁“美”、“美不胜收”这一特点的,可额外加1分。) 4. (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分,大意对即可。若答“要防止过度开放破坏了珊瑚礁”或“要注意珊瑚礁的保护”可给1分)(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2分。本题是开放性的,只要扣住原文答得合理即可)

(十三)阅读《向沙漠进军》选段,回答问题。(12分)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①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②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③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3分)

2.第3段文字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线在下面标出。(2分)
① ② ③ ④
3.选文中用到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它的作用。(2分)
4.文中第3段加点词“还”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2分)
5.土地沙漠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从选文中看,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良策?(3分)
答案:1.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3分) 2.①//② ③ ④ 3.恰当地举出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例如:用摇篮和荒漠作比较,更加突出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2分) 4.限制说明了陕西榆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 (2分) 5.风沙的侵袭;乱砍滥伐 植树种草,防止乱砍滥伐等 (3分)

(十四)(株洲市)
抗生素是现在家庭的常备药,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有的人感冒时用抗生素来抗病毒,有的人用青霉素来预防胆囊炎,有的人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些认识都不正确。
抗生素药物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乱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反应是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结果将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抗生素类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千万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因为服药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从而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1.根据文意,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不能治感冒?
答: 。
2.文中“抗药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
3.为什么“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答:
4.请拟一个能概括上文中心的标题。
答:
答案:1.因为抗生素类药物是抗菌药物,不能抗感冒病毒。或抗生素对付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感染,而感冒属于病毒感染。(2分) 2.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1分)使此类药物在人体内不 能正常发挥(对抗细菌的)效力。(1分)3.答案要点:①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就不能科学使用抗生素;(1分)②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1分) 4.参考答案:①不可随便使用(或不可乱用)抗生素。

(十五)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报复行为》,完成题。(10分)(江川县)
植物界有许许多多报复行为鲜为人知,植物报复有趣而又刺激。
我国云南省有一种属于山茶科的树,叫黑德木,别看它平时悄没声息,它的脾气可真不小,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黑德木即刻“勃然大怒”,伤口处发出像自行车内胎漏气般的“突、突”声,声音可持续四五分钟。当地人说这是黑德木对侵略者发出的强烈的“抗议”!
而一种名叫“布尔塞拉”的树,会借助于“射击”来保卫自己。这种树生长在中美洲,如果有个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经意间从它的树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那么就有好瞧的了,树叶的断口处,即刻会喷射出一种令人讨厌的粘性液体,溅得你一身都是。这种喷射可以持续3-4秒,射距达15厘米。经过化验得知,这种粘性液体是此树在长期进化中合成的一种名叫萜烯的化合物,它遍布于枝、叶的树枝管道中,形成一个高压网道,随时准备“捍卫”自己。
布尔塞拉对付虫子也有一套,当它的叶子部分受损时,会有一种快速浸没反应,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
在印尼布敦岛西部森林,有一种被称为“飞鸟杀手”的弹树。在它树枝干交叉的枝苞上,会生成钩状的树枝,钩尖倒勾在枝干交叉处另一苞上,形成牵拉。特别到四月,由于树上花苞开始吐蕊放香,钩尖一触即发,如果飞鸟禁受不住花香的诱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绷紧的钩尖即产生强烈的弹力,致鸟当即毙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报复行为虽不那么直观和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
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会被叶面上锋利的钩状毛缠住,无法前进,也无法撤退,直至饥饿而死,棉花植株的软毛能对抗蝉的侵犯,大豆的针毛能防御蚕豆甲虫的进攻,多毛品种小麦比少毛品种更不易让叶甲虫的成虫产卵和被其幼虫食用……
有的植物如紫杉的叶子和某些蕨类植物含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被昆虫取食后,不是早日蜕皮就是永远呈幼体,出不了成虫,无法繁殖后代,从而断子绝孙。
马来西亚的董恩博士研究发现,有一种叫西波洛斯的植物,能够产生一种使昆虫蜕皮的激素,而这种植物制造出的高浓度的激素,使侵害它的蝗虫虽然能够蜕皮,但却也造成翅膀扭曲或者卵无法完全发育。
他还发现,如果植物的某一部分有病毒或真菌入侵,整个植株就会感受到,防御系统亦会在此时发挥作用,譬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可以储存一些有毒的物质,由于外界刺激,会使这些毒物破泡而出,令入侵者中毒。
看罢以上种种行为,您又有什么想法呢?
1.本文向大家介绍了哪两类植物的报复行为?(2分)
答:
2.根据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快速浸没反应”。(3分)
答:
3.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5分)
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运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摘自《植物界的猎手》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促使其它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摘自《植物反击动物》(《百科知识》)
答:
答案:1.(1)植物轰轰烈烈的报复情况;(2)植物让敢于冒犯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的情况。(2分,意对即可。) 2.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它会让释放的萜烯类物质快速流遍受损叶片,在几秒内就能覆盖叶面至少一半的面积,迫使虫子窒息或快速逃离。(3分,如没有答到“当布尔塞拉的叶子部分受损时”只得2分) 3.不设统一答案。(5分,意对即可。必须扣住文章内容回答。要点:植物都有一套对付动物的办法但方式方法不一样。答出共性给3分,答出个性给2分。如答到植物“报复”“捕捉”“反击”动物,而没有综合归纳,答到一点给1分。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十六)(徐州市)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2分)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 、 、 、 。(4分)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对“看云识天气”有何看法。(2分)
答案: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晕、华、虹、霞 3.B 4.略

(十七)(荆州市)
有趣的种子旅行
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
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⑨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你感觉到了吗——文中起“总说”作用的一个句子是(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2.你发现了吗——表示说明的内容将更进一层的一个自然段是(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

3.你提炼了吗——抓关键词语,可用四个字概括出种子这样两种有趣的旅行方式:

4.你揣摩了吗——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

5.你品析了吗——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6.你联想了吗——请介绍种子旅行的另外一种有趣的自然方式:
答案:1.②(2分) 2.⑤(2分) 3.弹射 飘流(2分,每一点1分;不能概括出“飘流”的不给分) 4.种子远离母体,找到适于自己生存的地方(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2分) 5.第一,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第二,引出对椰子等植物种子传播途径的介绍(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6.利用风力到处飘洒 附着在其他生物的身上带到远方(2分,答出一种即给2分,其他正确真实的答案同样给分)以上共12分

(十八)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连云港市)
(1)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2)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3)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4)“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第(2)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3.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3分)
答:
4.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1.(6分)①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问3分,回答“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花青素的形成是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本问3分,意思正确即可) 2.(4分)花青素既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又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正确即可) 3.(3分)由于深秋气温骤降,光照减少,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意思正确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4.(3分)大自然中的植物之所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所含的色素物质。(意思正确即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0:19:44 | 只看该作者
(十九)(大连市)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郊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⑷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⑸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渗 透
2.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2分)

3.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2分)
4.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 → →

5.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6.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3分)

答案:1.(1分)shèn 2.(2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3.(2分)“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4.(2分)吸收有害物质;集中焚烧处理 5.(2分)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6.(2分)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二十)(泸州市)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
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 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 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 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 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 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 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 场。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 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 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 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 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 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 (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几天后,7月21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 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 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 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人的漏网分子所为。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星际 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
2.简要回答:为什么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2分)
答:                                   
3.太阳风如果来到地球,会造成哪些破坏?(至少三方面)(3分)
答:①                                 。
 ②                                  。
③                                  。
4.文中加点的“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5.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2分)
答案:1.太阳风。 2.因为来自太阳的物质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 3.①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变化。②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③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使地球气候发生反常变化。 ④影响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答出三方面即可,l点1分) 4.不能。一般情况是指通常情况,不包含特殊情况,这样,语言更加准确。 5.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据)。说到二种即可。l点1分
(二一)(南昌市)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1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 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归咎:
(2)束手无策:
2.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品读后,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分)文中通过介绍“生物入侵”的现象,告诉人们“生物入侵”的不良后果。请写出这些不良后果。(2分)再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2分)最后。请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联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2分;每小题1分) 2.答题要点:(1)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分;答到大意即可)(2)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2分)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2分) (4)说明语言特点: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3分;“特点”:2分,“举例”:1分) 3.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4分;“联系”:2分,“认识”:2分)

(二二)(泰安市)
[甲]尽管眼泪的基本作用是为了保护眼睛,但是没有人会反对流泪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
人类有三种眼泪。第一种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在人的一生中,眼睛大约要眨动2.5亿次。这种泪的主要成分是盐和灭菌物质。对于这种泪水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眼睛里就会感到有东西或灰尘存在,甚至由于眼角干涩而导致失明,同时我们的眼睛还会失去抵抗微生物侵入的能力。科学家发现,这种泪水在胎儿眼睛形成时就开始存在。几乎所有的两栖动物(如青蛙)、爬行动物(如鄂鱼、射和鬣蜥)、鸟类(如鸽子、鹦鹉和游隼)和哺乳动物(如斑马、狼、豹子和人类)都分泌这种液体。
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这种泪水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通过这种保护,我们可以防止异物和脏东西进入眼睛里,例如灰尘、污染物、沙粒、碎片、粉末、脏水、烟雾和小昆虫等。
这种流泪是无法控制的,因为它是对一种侵入性刺激作出的回应。它与“基础泪”不同,因为它流出的量明显增多。据悉,这种泪水从出生起或者出生后几个月起就开始有了,而这种流泪反应只有爬行动物和人类才有。
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我们人类在感到悲痛、受到恫吓、感到高兴或出于同情时,一般很难抑制住这种泪水的流出,尽管知道这种泪水不起任何生物性作用,而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表现,但是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仍有一个问题不得其解,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哭?
研究流泪问题的奥地利科学家、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哭泣具有释放情感的作用。当然这种解释得到了普遍接受,而且也在研究后得到了证实。
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进行一种作业,泉农场许多人一起出发要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我们上路了,一队队长长的骆驼,无声无息的就走进了荒漠。没有一株树木,也没有一簇野草,整整走了一天,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就这样默默的走着。我们吃在驼背上,喝在驼背上,睡在驼背上,摇摇晃晃……
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驼背上的人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而只有骆驼还在一步一步的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走着,默默的忍受着命运为他们安排的一切。
脚下是无垠的黄沙,远处是一柱柱擎天直立的荒烟,“大漠孤烟直”,我第一次亲生感受到古人喟叹过的洪荒。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的唱了起来,是唱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这歌声带给人们一点兴奋,立时,大家就有了一点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是在我们一起开始向四周巡视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驮着我们前行的骆驼,也正被我们的歌声感染,它们没有向四处张望,也没有嘶鸣,它们还是走着,走着,却又是同时留下了泪水。
骆驼哭了,走了一天的路,没有吃一束草,没有喝一滴水,就是还在路上走着,也不知要走到何时,也不知要走到何地,只是听到了骑在它背上的人在唱,它们竟一起哭了;没有委屈,没有怨恨,它们还是在走着走着,然而却是含着泪水,走着,走着……
这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相互珍爱的泪,是一种超出了一切世俗卑下情感的泪,这更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尚的泪。直到此时,我才彻悟到泪水何以会在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沟通,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
我看到过动物的泪,那是一种比金属还要沉重的泪,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那是沉重的泪,更是发自生命深处的泪,那是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泪啊!
(选自林希《泪的重量》,有改动)
1.[甲]文主要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乙]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4分)

2.[甲]文说泪水具有“生物性作用”,从全文看,“生物性作用”有哪些?(4分)

3.写础与[乙]文中“大漠孤烟直”对仗的原诗句及作者。(4分)

4.[甲]文认为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只有人类才有,[乙]文却说骆驼竟也流出了动情的泪水,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说法?(4分)

5.[乙]文写到,广袤无垠的荒漠里,长途跋涉的骆驼队中传出了歌声,“歌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6.请将[乙]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下面,并谈谈感受。(4分)
答案:1分类别 继续、描写、书情、议论 2.润滑眼睛,抵抗微生物的侵入;防止异物和脏东西进图眼睛。 3.长河落日圆 王维 4.甲文是科技说明文,乙文则是散文,作者赋予骆驼以比人更真诚的情感。 5.打破了路途的沉寂,沟通了人与骆驼的情感,促进了彼此的珍爱。 6.“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只要所有生命都互相珍爱善待、真诚交流,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

(二三)(永州市)
①地球表面71%的面积是海洋,其“可耕”面积大约是陆地的15倍,海洋能提供的食物要比陆地全部可耕农田提供的食物多上千倍,如果从中提取蛋白质,该是多么丰富的蛋白质源啊!
②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热量不亚于牛、羊、猪肉,尤其是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很高。
③海洋鱼类多达1500余种,蛋白质含量按干物质计算,都在80%—90%,而牛肉仅为80%,鸡蛋、猪肉均为50%,牛奶只有35%。鱼肉中有8种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
④海洋中虾类虽远不如鱼类多,但其资源却十分诱人。南极海域的小虾,科学家称之为“南极磷虾”。有“未来动物蛋白质仓库”之誉,其总量约在10—30亿吨之间。如果我们每年捕捞其中的10%,那这个数字也正好与目前全世界年水产品的总量相当。可见,开发南极磷虾可使目前水产品产量翻一番。
⑤磷虾肉具有比鱼肉、牛肉都高的营养价值。磷虾体内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3.65%。
⑥藻类是生长在海洋里的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生物。目前海洋中可供人类食用的藻类有70多种,如海带、紫菜等。从营养学角度看,这些食用海藻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无机盐和某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要比陆地上的各种谷物和蔬菜高得多。
⑦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如蟹、乌贼、海参、牡蛎、贻贝、扇贝等,基本上都是高蛋白食品。除牡蛎外,其蛋白质含量均在11%以上,如干海参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2%,海参还含有大量的铁、铜、碘、矿物盐。牡蛎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鲈鱼、鳊鱼和鳕鱼;贻贝内含有大量人体不可缺少的贵重化学元素,其中钴占首位;扇贝除富含蛋白质,还含B族维生素和大量矿物质。
⑧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海洋作为优质蛋白质的“粮仓”是大有可为的。
(选自《青年科学》选用时有删节)
1.海洋中可作为人类蛋白质的食物大体上有哪四类?
答: 。
2.①第③段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
②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
3.第①段“其‘可耕’面积大约是陆地的15倍”中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答案:1.鱼类、虾类、藻类、海生无椎脊动物类。 2.①作比较 ②总——分——总 3.不能,因为“大约”表估计,如果去掉,变成肯定,与实际不符。

(二四)(自贡市)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食物从何处来》)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文字说明的中心。(1分)

2.下面是植物“自养”的过程,请根据选文的说明,将这一过程补充完整。(1分)
①根系→采集原料(水和无机盐)
②( )→吸入二氧化碳
③( )→吸收太阳光能,合成有机物
3.下面句子中“——”号的作用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声音的延长
4.“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现。(1分)

5.请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答题处只填句子序号。(4分)
①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
②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
③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④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
答: → → →
答案:1.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2.②叶子(或“叶”)。③叶绿体。 3.A 4.生动形象(“打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喻”) 5.③①④②

(二五)(莆田市)
鸟的建筑 苇 岸
①鸟巢是鸟的建筑。和我们盖房子不同,鸟筑巢不是为定居。鸟只在繁殖期筑巢。
②鸟类学家依据鸟巢的位置和性质,把鸟巢分为地面巢、水面巢、 、 和 等几种类型。
③地面巢大多简单、随便,往往仅在地面凹处略敷草物即告完工。这种巢,主要由雉、雁、鸭、鹤等笨拙的大型鸟类所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像云雀、百灵、歌鸲、画眉这些名字美丽、叫声动听的玲珑小鸟,也在地面营巢。当然,它们的巢编织得都很精致。这是些疏于林木,常年出没在旷野,为土地处处留下歌声的可爱精灵。在水面营巢的鸟屈指可数,能够列举的如涉禽中善游的骨顶鸡与董鸡。它们借助水生植物搭造的可随水面升降的盘状浮巢,风险最小。洞穴巢包括崖壁洞穴和树干洞穴两种,前者的主人有翠鸟和沙燕;后者居多,如椋鸟、山雀、斑鸠、八哥、鹪鹩及肮脏的戴胜等,
  (二) 桥梁远景图
①桥是什么?不过是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
“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所以桥面上的重量及负担,最后都落到土中或石层。
②然而,桥梁、桥墩和基础这三部分的花样实在多。桥梁架在两头桥墩上,可以是平直的,叫“梁桥”。也可以是向上弯起的,叫做“拱桥”。如果在两头桥墩上,竖起两座高塔,塔顶上跨过钢绳,钢绳下面吊起桥身,桥身上走车行人,这就叫做“吊桥”。普通的桥,不过这三种,但每种都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譬如“拱桥”里面就有“双曲桥”,是我国工人发明的。“吊桥”里面就有“斜拉桥”。更有一种“吊桥”,不用桥墩,而把整个桥身,吊在河边的石山上。所有这些现代化的桥粱,五花八门,谈也谈不尽。人类智慧是无穷的,今天以为新的大桥,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后天的桥,更是了不起。那时来看今天的桥,也许会感到,为什么以前的人,会那样笨呢?
③现在就让我们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④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它们拼装成为桥墩;在桥墩上把它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⑤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便宜。……
⑥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美。……
⑦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低。……
⑧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⑨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
⑩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河就转个大转弯。……
11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遇到小河随时架起来,就可在上面走过河。……
12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那时的车子装有利用高压空气的浮力设备,在高速度时,车子就会稍微离开地面,不靠地面支持而飞速前进。遇到小河,就能一跃而过。这种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将来的大河修桥时,只要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由于桥墩的反击,再跳上第二个桥墩,不论河面多宽,多跳几跳,也就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17.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据此可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用“|”标出。(3分)在第二部分再用“‖”分为两层,(2分)而第一层内部都是___________关系。(2分)
18.由第①段可知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的,(3分)由第②段可知“梁桥”“拱桥“吊桥”各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9.全文按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6分)
20.文中第⑤~⑩段均保留了中心句,其余部分删节。请你就最感兴趣的一点围绕其中心句,大胆发挥想象,补充上你的设想。(3分)

(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有时候能帮助你成功,有时候又能导致你失败,小米的求职经历正是这样。你有这样的体验么?请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一颗图钉
                                                          叶大春
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接谈的时候,忐忑不安,就用硬币占过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三次都是抛的徽面。小米心存一份侥幸和欣慰。
轮到小米接谈时,阴差阳错,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险沉起来。小米心慌意乱,想好的谈话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结结巴巴地谈了一通。她看见总经理已对她的谈话不感兴趣,在自顾自地揉着太阳穴。小米心更慌了,语无伦次。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
该死的喷嚏!小米恨得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小米到深圳闯世界的三个多月里,已是第四十九次求职受挫了。她疲惫不堪,精神沮丧,连下楼梯的劲都没有了。
小米真想站在楼梯间里嚎啕大哭一场。但深圳不相信眼泪,哭也白搭,只会让人瞧不起你。真是鬼迷心窍,小米在内地一家市直机关里吃皇粮挺安逸的,忽然心血来潮,想跳出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机关,破釜沉舟到南方去闯荡一番。
小米的父母苦劝,小米的男朋友力阻,都没能动摇小米南徙的决心。别看小米是个妩媚温柔的女孩,倔起来却如犟牛。父母无奈,只得串通小米的男朋友,将小米反锁在房间里“软禁”起来,想让小米冷静下来,打消南徙的念头。小米去意如磐,心已展翅,翻窗跳楼,背起简单的行囊,一瘸一瘸地乘上了夜行列车。
小米到深圳后,才发现这儿美女如云,人才如林,求职者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米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在深圳的硕士博士多如牛毛,哪还轮得上她这样的夜大结业生。她屡碰钉子,吃闭门羹,把身上的盘缠几乎都花光了,眼看要沦落到盲流乞丐的窘境,被送到收容遣返所去了。
小米一阵晕眩,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她想起来了,昨晚失眠了,天快亮时才睡着。早晨醒来,时间不早了,顾不得吃早餐,就往应聘的单位匆匆赶。又饿又急,自然晕眩。小米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了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就在小米转身要离去时,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了,秘书小姐喜吟吟地跑出来,喊住小米:“米小姐,请留步!总经理叫你!”
小米一愣,疑惑地随着秘书小姐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说:“恭喜你,米小姐,你被聘用了!”
小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幻觉。
总经理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吧?不瞒你说,你已经通过了我的特殊考试!”
小米如坠五里云雾:“什么特殊考试?”
总经理叫秘书小姐放一段录像带,小米看到了自己拾图钉扔进垃圾箱的镜头。小米倍感蹊跷:“这算什么特殊考试?一件小事嘛……”
总经理喟然慨叹:“唉,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注意这种小事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八方求职四处碰壁。一次,我去一家银行求职时受挫,下楼时,我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小事恰好被行长撞上了,大受感动,就聘用了我。这次招聘,我叫人在办公室周围放了十颗图钉,暗地里用录像机监视,几天来只有你细心地拾起了它。我的公司里就是需要你这样细心的人!”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小小说300篇》)
14小米原在内地一家市直机关工作,为什么她要只身到深圳打工?
答:                                                                        

15小米到深圳闯世界的三个多月里四十九次求职受挫,说明小米是怎样一个人?
答:                                                                                          

    16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阴沉起来。你知道总经理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吗?
答:                                                                       

  17小米在与总经理接谈时,一个大喷嚏的突然事故使自己想好的谈话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小米想好的谈话内容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出来。
答:                                                                             


18、小米落聘后因又饿又急,一阵晕眩,但在低头的瞬间却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在求职无望时小米为什么还能这样做?这件事说明小米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答:

19插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果删去文中的插叙行不行?为什么?
答:

20这篇小小说题为《一颗图钉》,读了全文,你能换一个题目吗?
答:   

(四)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2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2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2分)
23、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列数字,请举出一例说明作用。(2分)

24.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5.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3分)


    26、“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说明文阅读题答案

一、答案:1.(1分)①纽 ②栖(有错该题不得分)2.(2分)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或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每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3.(1分)①动物资源 ②非生物资源 (有错该题不得分)4.(2分)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5.(3分)不可以(1分)。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意思对即可)6.(3分)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答出一方面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意思对即可)7.(2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标语能结合森林的作用,得1分;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得1分。
    二、答案:1.①说明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构。或“说明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②说明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越来越大。 (4分。各2分) 2.四方面作比较:①体积大小②生命结构。或“生存的配套设施”③生存能力④对抗菌素的反应 (4分。各1分) 3.病毒是没有完整生命结构的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3分。要点齐备,表述符合要求,不超过规定字数。有欠缺酌扣) 4.说明病毒并不可怕。或:病毒具有致命的弱点,对人类的威胁是很小的。 (3分。意思符合,表述简明。有欠缺酌扣)
    三、答案:1.B 2.“海市蜃楼”或“虚无缥缈(虚无缥缈)”“仙山琼阁”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诗歌是文学作品,它展现的是诗人心中的情和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些”,描绘的是视野开阔的塞外风光。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天边,一轮红日慢慢落下,显得格外大,又格外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境界!
    四、答案:1.①在世界其它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②作比较。 2.风狂(“风速大”或“狂风”等)。 3.例:加点词“三百多千米每小时”是用汉字表述的,与前面两个阿拉伯数字用法不一致,单位也与前面的“米每秒”不一致,这样不便于比较,因此是不规范的。
   






五、答案:1.(1分)光脑 2.(2分,扣住具有“超并行性,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抗干扰能力强”即给分) 3.(2分答对其中任何两个即给分)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 4.(2分答对—个方面给1分)光子传播速度块,通讯耗时短 光的频带大,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 5.(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基本”说明大部分工作原理相同,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说话留有一定的余地。 6.(1分,说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即可)如数码电视、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等。
    六、答案:1. 微波食品有损健康 2.① 微波辐射 (或:微波泄漏)② 微波食品安全(或: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 3. 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4.说明食物只要经过微波加热无一例外都会产生致癌物,强调了微波危害健康的严重性。
   七、答案:1.(海浪中大小)气泡的成因(或:形成过程)及其作用。(2分) 2.能量守恒的规律(2分)
3.A (2分) 4.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又向空气中输送(丰富的)水汽。(2分)
    八、答案:1.A (①传递) B( ②奏) 2.不能删去 (1分);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准确客观地说明,“据说”表推测,估计;“仅”是“只”的意思,有惋惜、强调之意 (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1分) 3.打比方(1分);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给1分) 4.(1) 既有生意盎然的“春景”,又有引人人胜的“冬景”。(1分) (2)“春景”:生意盎然,新绿葱笼;“冬景”:宣石 (雪石),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石粉壁上的圆洞,待到三九寒天西北风刮在墙上,能奏起苍凉而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意思对即可 ) (1分)
    九、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 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2分) 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1分) 3.变得越来越差(1分)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分) 4.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0: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