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分析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教材分析

奇妙的双龙洞



叶老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再现了双龙洞这一自然景观的壮丽多姿,洋溢着热爱大自然的真切情感。



一、描写景物,特点鲜明



1.路上的“明艳美”。在路上看到的很多,但作者只拣了几样来写: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正开花,“这儿一簇,那儿一簇”;沙土“呈粉红色”;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作者把事物的色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锋如一幅浓淡相宜、色彩明艳、生机盎然的山景图。



2.溪流“变化美”。作者“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四个“时而”构成了排比,说明作者看了多处,不光看得仔细,也听得真切。因为溪沟有宽有窄,有缓有陡,说明山势蜿蜒曲折,使得溪水时时变换声调:有时潺潺,有时淙淙,有时哗哗,真像优美的乐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烘托出作者当时的游兴之浓,对涓涓溪流才发出如此的赞叹!



3.孔隙“险峻美”。只要抓住“感觉……似乎挤压过来……又感觉……准会撞破……擦伤……”两句,就会领悟到作者乘船进洞的独特感受──多么危险,让人恐惧,表现出了孔隙狭小、低矮的险峻美,同时也把作者那好奇、紧张和征服险峻之后的自豪和喜悦心情活现出来了。



4.内洞“奇妙美”。你看,“内洞一团漆黑”,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这突出了内洞之黑,暗示了内洞之大。那“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既点明了双龙洞名称的来历,又与课题相照应。从形状来看,双龙弯弯曲曲盘旋在洞顶,似动非动;从颜色来看,双龙一青一黄。而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五彩缤纷,形态万千,变化多端,大都能“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值得观赏。作者“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说明内洞非常宽广。就这样突出了内洞的“奇妙”,因为它又黑又大,洞顶有“双龙”,让人觉得它奇险幽深,神秘莫测。



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1.列数字突出宽敞──“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里用数字来说明形象具体,突出了外洞之大。而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它“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进”字作量词用,有一种房子分为前后相连的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2.巧设问体现窄小──“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设问具体说明了孔隙狭小的特点,而且富有新奇、幽默的味道。



3.写感觉突出险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写出了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独特感受──多么危险,让人恐惧,突出出了孔隙狭小、低矮的险峻美,非常真实逼真。



4.做假设烘托耐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说明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假设关联词作强调──退一步来说,如果不把这些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资料链接叶圣陶?双龙洞?溶洞的形成?杜鹃与映山红



叶圣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双龙洞



双龙洞位于双龙洞景区(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城北15公里的金华北山西南山麓、东系大佛寺,西衔六洞山,北起金华北山的山脊线,南向以尖峰山为标志,区域规划面积为79.73平方公里。它是一处以地下悬河、岩溶奇观为特色,以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领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洞口西壁“双龙洞”三字,恃为唐人手迹;东壁“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的墨宝;“三十六洞天”五个大字,则为国民党元老、近代杰出书法家于右任之手笔。如果说双龙的内洞是“龙宫”的话,那么外洞仿佛似“龙厅”。其中西厅一挂“石瀑”,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隐身于此。往前是“骆驼仰首”、“石蛙窥穴”、“雄狮迈步”、“金鹞展翅”等景观。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有龙爪、龙尾与洞外龙头相呼应,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溶洞的形成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中国现知最长的溶洞是湖北利川县腾龙洞,长约40千米;最深的为贵州水城吴家大洞,深430米。



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尤以广西境内的溶洞著称,如桂林的七星岩、芦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云水洞,深612米,有七个“大厅”被一条窄长的“走廊”相连,洞的尽头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美名十八罗汉,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规模。周口店的龙骨洞,洞虽不大,却是我们老祖宗的栖身地。



溶洞分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杜鹃与映山红



映山红是半常绿或落叶灌木,生长在浅山丘陵中,花开时满山遍坡呈现玫瑰红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春季或夏季开花,花冠呈阔漏斗形,多朵簇生于顶端。除红、白、黄色外,还有砖红色、粉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亚、欧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鹃花有八百多种,我国是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种,四川峨眉山和云南的玉龙山是我国杜鹃花的盛产地。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是我国的“三大名花”。杜鹃花的根很奇特,形状多样,姿态各异,将其挖出后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杜鹃花喜欢温暖而潮湿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尤为茂盛。在园艺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鹃花不仅能在春夏开花,在秋冬两季也能开花。



《辞源》中“杜鹃”的解释为:常绿灌木,高三四尺,叶椭圆深绿,茎叶都有毛。春日开红紫花,也有白色的,花冠像漏斗状。“映山红”的解释为:“山踯躅(zhízhú),一名映山红。就是指野生的杜鹃花。”也就是说,映山红并不等于杜鹃,杜鹃野生才能称为映山红。可见,杜鹃与映山红是有区别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了解双龙洞的特点以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2.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资料准备



收集有关溶洞、双龙洞的知识、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抓住游览路线。



1.学习字词,感知全文大意。



(1)自学字词,扫除拦路虎。



读准字音:一簇(cù)孔隙(xì)一转(zhuàn)即使(jí)



认清字形:重点记忆“簇、臀、擦、卧、蜿蜒”。



理解词义:石钟乳石笋



(2)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双龙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根据汇报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课文的介绍,勾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示意图。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说说画的理由。



三、游览景点,品味景点特色。



1.教学“路上”──领悟美,感受情。



(1)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瞧,“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么多颜色放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感悟一片“明艳”。



(3)溪流为什么“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学生朗读时,可以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的声音。



(4)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路上的美景。



2.教学“洞口、外洞”──扣词句,明特点。



师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地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地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点击课件“洞口”)



(2)到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很有气势。谁能说说“突兀森郁”是什么样的景象?小组交流,也可查字词典。



(3)从洞口“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一个字概括外洞的特征。(点击课件“外洞”)



3.教学“孔隙”──入情境,悟特点。



师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洞的孔隙。



(1)请两名同学前去探路。



(2)小船怎样进出孔隙的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像,小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



(3)请一学生上讲台,用黑板擦当小船,模拟作者的动作,想象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3)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的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4.教学“内洞”──驰聘想象,分析特点。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学到这里,大家知道双龙洞里的“双龙”其实是什么吗?(学生踊跃发言)



(2)谁见过石钟乳、石笋,谁能讲解一年级下册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然后老师带着你们去观看石钟乳、石笋。放飞心灵,想象一年级下册这些石钟乳、石笋的形状,随心所欲地想,也可以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点击课件“内洞”,呈现一些千奇百怪、颜色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让学生畅所欲言。)



(3)默读,想想“内洞”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师生概括内洞的特点──黑、奇、大。



四、着眼泉水,总结课文学习。



1.找“向导”,拟顺序。



(1)课文里有一个“向导”陪着我们一路游玩过,知道它是谁吗?(引导学生从泉水着眼,拟出游踪。)



(2)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



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3)这个“向导”不仅陪着我们,一路上也陪着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点击课件“游览线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



2.品语言,学写法。



(1)我们学习这篇游记,不仅是欣赏蕴涵在游记中的语言美、景观美,还要学会游记的写作方法,指导我们的习作。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2)师生共同归纳,让学生领悟游记融情入景、巧抓特点、总分有序等写作方法。



五、充当导游,重组导游内容。



学完了课文,现在谁来做一回小导游?



1.提示说法论技,体验“导游”角色。



──开头需有开场白,让游客一听就喜欢你(如导游外洞开场白:游客们,大家带着向往,在欣赏了明艳的山林风光之后,现在进入了双龙洞的洞口。下面将由我为各位导游,我叫XX。愿我的导游将各位带进人间仙境,一睹双龙洞那神奇的容颜。);



──重点段落背上,不看书。



──增加传说,丰富感情色彩。



出示课件:孔隙说感进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宽约3米,长约12米,水面离穴顶约一尺左右。游人入内,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险。“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



──把握语气、配上动作,使解说声情并茂。



──还需预测游客的心理愿望,或提问激趣。



2.提问发难导游,体验“游客”角色。



做一名游客,观赏着无限风光,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游吗?



──山上哪来的泉水呢?



──那石钟乳还有些什么形状,可以取什么名称?



──“双龙洞”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3.补充课外资料,丰富“导游”内容。



为了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一年级下册。分小组交流,然后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让学生阅读文字,感受双龙洞的奇、妙、趣。



出示内洞奇观课件:舟至洞内豁然开朗,内洞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似人似物,各具风采,故取名有“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龟蛇共生”、“寿星仙桃”、“彩云遮月”、“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金鸡展翅”、“龙台龙帐”、“龙麟龙爪”等。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灯光映照下,宛似置身于水晶龙宫之中。明代大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此洞时,在游记中写道:“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六、畅谈感想,练习游记习作。



1.“游客”抒怀。游览了双龙洞,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游览胜地总有凿得十分平整的“回音壁”,那是让文人墨客留下感言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些什么呢?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想写诗也行。



2.选定地方景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的经过及所见所闻,尝试写一篇游记。事先可安排习作水平高的学生观察,写出导游词,在郊游时给同学们导游。



七、拓展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课后拓展阅读《黄果树瀑布》《石林颂(节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孔隙(xīxì)油桐(dònɡtónɡ)



浓淡(lónɡnónɡ)臀部(túndiàn)



转弯(zhuànzhuǎn)盘曲而上(qūqǔ)



二、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同()肖()



()()



()()



占()方()



()()



三、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进”的解释:①向前移动;②从外面到里面;③收购;④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内洞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陈出新进。()



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四、用线连一连,读一读。



高高的孔隙高举额头



粉色的桃花擦伤油灯



碧绿的山崖变换队伍



窄小的翡翠聚集调子



五、注意黑体词,写出反义词。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时而缓,时而(),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再加上或()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3.经过一会儿工夫的整理,原来()的房间变得整洁了。



4.月有阴()圆(),人有悲()离()。



六、用黑体词语造句。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无论……都……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七、片段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排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的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反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臀”按音序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按部首法先查()部,再查()画,第十一笔笔画名称是()。请你用“臀”分别组两个词语()()。



2.语段中画“”的句子说明孔隙的特点是什么?



3.从作者通过孔隙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语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是什么呢?



5.根据这段的内容,请你猜测下一段应写什么呢?找出依据。



拓展阅读黄果树瀑布?石林颂(节选)



黄果树瀑布



佚名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读一读,想一想



1.细读短文,找出描写瀑布声响和形态的语句,体会瀑布的特点。



2.勾画出作者展开联想或谈感受的句子。



3.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有哪些不同?



石林颂(节选)



季羡林



我怎样来歌颂石林呢?它是祖国的胜迹,大自然的杰作,宇宙的奇观。它能使画家搁笔,歌唱家沉默,诗人徒唤奈何。



但是,我却仍然是非歌颂它不可。在看到它以前,我已经默默地歌颂了它许多许多年。现在终于看到了它,难道还能沉默无言吗?



……



然而今天,我终于亲眼看到石林了。我发现,不管我那些幻想是多么奇妙,多么美丽,相形之下,它们都黯然失色,有些简直显得寒碜得可笑了。我眼前的石林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走到离开石林还有十几里路的地方,我就看到一块块的灰色大石头耸立在稻田中,孤高挺直,拔地而起,倒影映在黄色的水面上,再衬上绿色的禾苗,构成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这些石头错错落落地站在那里,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团团的乌云,像是一头头的野象,又像是古代神话中的巨人,手执刀枪,互相搏斗。我兴奋起来了,自己心里想:石林原来是这个样子呀!



然而,过了不久,我就发现,石林也还不完全就是这个样子。



到了石林的最胜处,我看到一块块的青灰色的大石头,高达几十丈几百丈,仿佛是给魔术师从大地深处咒出来似的,盘根错节,森森棱棱,形成了一座巨大的迷宫。这些石头都洋溢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威慑地挺立在我们眼前。迷宫里面千门万户,窦窍玲珑,说不清有多少曲涧,数不清有多少幽洞。我仿佛走进了古代的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条条的羊肠小道,阴暗崎岖。一处处的岩穴洞府,老藤穿壁,绿苔盈阶。有时候,我以为没有路了,但是转过一座石壁,却豁然开朗,眼前有清泉一泓,参天怪石倒影其中,显得幽深邈远,恍如仙境;有时候,我以为有路,但是穿涧越洞,猱升蛇行,爬得我昏头昏脑,终于还是碰了壁,不得不回头另找出路;也有时候,我左转右转,上上下下,弯腰曲背,碰头擦臂,以为不知道已经走了多远,然而站下来,定睛一看,却原来又回来了。我就像是陷入了八阵图中,心情又紧张,又兴奋。



但是,在紧张和兴奋中,我并没有忘记欣赏四周的瑰奇伟丽的景色。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怪石头,我的脑海里映起了种种形象。我有时候想到古代希腊的雕塑,于是目光所到之处,上下左右,全是精美的雕塑,有留着小胡子的阿波罗,有断了一只胳臂的维纳斯,我仿佛到了奥林匹亚神山之上,身处群神之中。我有时候想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两句话,眼前立刻就出现了一幅幅吴道子的绘画,笔触遒劲,力透纸背。一转眼,我眼前又仿佛出现了一座古罗马的大剧院,四周围着粗大的石柱,一根根都有撑天的力量。稍微换一个角度,我又看到南印度海边上用一块块大石头雕成的婆罗门教的神庙,星罗棋布地排在那里。再向前走两步,迎面奔来一群野象,一个个甩起了长大的鼻子,来势汹汹,漫山遍野。然而,眼睛一眨,野象又变成了狮子,大大小小,跳踉游戏,爪子对着爪子,尾巴缠住尾巴,我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吼声。如果眼睛再一瞬,野兽就突然会变成花朵。这里是一朵云南名贵的茶花,那里是一朵北地蜚声的牡丹,红英映日,绿萼蔽天。这里是芙蓉花来自阆苑仙境,那里是西方极乐世界里的红莲。只要我心思一转,花朵又转成了人物。仙人骑着丹顶鹤驾云而至,阿罗汉披着袈裟大踏步地走下兜率天……



我左思右想,眼花缭乱。眼前这一片森森棱棱的石头仿佛都活了起来,它们仿佛都具有大神通力,变化多端。我想到什么东西,眼前就出现什么东西。也可以说,眼前出现什么东西,我就想到什么东西。我平常总认为自己并不缺乏想象力,可是今天面对着这一堆石头,我的想象却像是给剪掉了翅膀,没法活动了。我只好停下来,干脆什么都不想,排除一切杂念,让自己的心成为一面光洁的镜子,这一堆鬼斧神工凿成的大石头就把自己的影子投入我这一面晶莹澄澈的镜中。



我现在觉得,倒是本地人民的幻想要比我的幻想好得多。他们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仙人张果老用鞭子赶着一群石头,想把南盘江口堵住,把路南一带变成大海,让村庄淹没,人畜死亡。这时候,正巧有一对青年男女在旷野里谈情说爱。他们看到这情形,就同张果老打起来。结果神仙被打败了,一溜烟逃走,丢下这一群石头,就变成了现在的石林。



这幻想的故事是多么朴素,但又多么涵义深远呀!相形之下,自己那些幻想真显得华而不实、毫无意义了。我于是更下定了决心,再不胡思乱想,坐对群石,潜心静观,让它们把影子投入我心里那一面晶莹澄澈的镜中。



但是,我却无论如何也抑压不住自己的激情,我不能沉默无言。石林能使画家搁笔,歌唱家沉默,诗人徒唤奈何。我既非画家,又非歌唱家,更非诗人。我只能用这样粗鄙的文字,唱出我的颂歌。



读一读,想一想



1.当地人是怎样幻想石林的?猜猜作者可能是怎样幻想石林的?



2.细读全文说说作者亲眼目睹的石林有哪些特点?



3.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