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索音乐综合课偏离“音乐”的应对策略
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与综合理念的深化,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教学实例,这反映了音乐教师对综合理念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实践。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使人疑惑的问题,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中显露出来的综合理念认识偏差和误解的迹象,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教育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等,失去了音乐课原本的“音乐味”。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过杂太乱,教学形式和方法过于花俏是现在音乐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素材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使音乐课出了轨,耕了别人的天,放了别家的牧,为他人做了嫁衣。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并没真正得到体现。如何使学生理解音乐课堂中 “音乐”在哪里,学生能学到了“音乐”,让音乐课的综合理念能回归正轨?怎样能上好一节真正意义的音乐综合课呢?
一、紧扣音乐主题,把关综合材料
音乐课的综合旨在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互补,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死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应该追求综合的价值。如不假思索地把与音乐本身没有特殊联系的材料刻意堆积在一起,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放弃了教材音乐主题,课堂将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最近学校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有课外阅读比赛,其中古诗就占70%,学生对古诗是比较熟悉的。此时,灵机一动想对课堂进行音乐综合理念的渗透做一次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创编成的歌曲《涛声依旧》,引发同学们对古诗的创编曲谱的兴趣 ,将古诗与歌曲完美结合。为了营造气氛,我先和学生玩擂台赛,并在黑板上写上“古诗接龙擂台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了兴奋地大叫:“好,好”、“我来!,我来!”……。有些同学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今天音乐课,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背古诗?”)我把学生按照组别把组号定在了黑板上,最后成绩由黑板上谁得红旗数来决定。由于学生对古诗了解的比较多,没一会功夫接龙比赛就进行地非常的激烈,在过程中几次三番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枫桥夜泊》中来,可同学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没人买我的帐。大家只关心黑板的红旗,一个个异常兴奋。课堂乱成一团糟。一看时间只剩8分钟就下课了,只能就此打住。
这节课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仔细回味起来都是花架子,“闹”成了古诗朗诵比赛。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而失去了音乐这条主线,课程就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各种门类都有“通感”效应。在发现其中的共性时,更要把握个性。“音乐综合”就要合理整合教材,就要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音乐主题,对内容一定要严格把关,对学生欣赏音乐有价值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应放在地第一位,并善于寻找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的结合点,使之合理、自然、得体,真正突现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
二、把握综合尺度,杜绝课堂偏离
音乐的综合是有限度的,绝对不能为赶时髦不论何时何处都加入综合,偏离了音乐性去探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果只能偏离了音乐教学课的本质。课堂上教师花了一番心思,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结果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问题就出现在“度”的上面,没有真正地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音乐密切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偏离了艺术综合的宗旨。汲取了上一节课没有抓住音乐主线的失败教训,我事先布置了任务,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唐诗诗人的诗。目的是想缩小范围,通过讨论、分析,引入主题性的学习。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事先准备进行了解,学生都非常认真、积极,也有我需要的那首诗,我非常高兴。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就诗词的写作背景、诗意,进行讨论。可就在讨论中发现了新情况,同学们对所解释的意思有不同的态度,双方发生了争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大家没有上节课那样兴奋,但现在的激动更是令我束手无策。一节音乐课成了古诗研讨课,我又成了局外人。这次尝试也是以失败告终。
课堂上一旦超过了综合的尺度,音乐课堂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会成为一个非音乐化的产物。在音乐综合时选择内容必须是对学生自身实际、感受音乐有直接联系,与课堂音乐教学相辅相成的,决不能离开音乐教学主干来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课堂上过度地学习与音乐无关的知识,这样削弱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把握好一个“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也许偏离“音乐“的想象将会逐渐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