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索音乐综合课偏离“音乐”的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3: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索音乐综合课偏离“音乐”的应对策略

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与综合理念的深化,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教学实例,这反映了音乐教师对综合理念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实践。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使人疑惑的问题,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中显露出来的综合理念认识偏差和误解的迹象,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教育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社会发展等,失去了音乐课原本的“音乐味”。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过杂太乱,教学形式和方法过于花俏是现在音乐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素材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使音乐课出了轨,耕了别人的天,放了别家的牧,为他人做了嫁衣。新课程倡导的“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并没真正得到体现。如何使学生理解音乐课堂中 “音乐”在哪里,学生能学到了“音乐”,让音乐课的综合理念能回归正轨?怎样能上好一节真正意义的音乐综合课呢?

一、紧扣音乐主题,把关综合材料

音乐课的综合旨在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互补,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死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讲究实效,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应该追求综合的价值。如不假思索地把与音乐本身没有特殊联系的材料刻意堆积在一起,忽略了音乐的本质,放弃了教材音乐主题,课堂将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最近学校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有课外阅读比赛,其中古诗就占70%,学生对古诗是比较熟悉的。此时,灵机一动想对课堂进行音乐综合理念的渗透做一次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创编成的歌曲《涛声依旧》,引发同学们对古诗的创编曲谱的兴趣 ,将古诗与歌曲完美结合。为了营造气氛,我先和学生玩擂台赛,并在黑板上写上“古诗接龙擂台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了兴奋地大叫:“好,好”、“我来!,我来!”……。有些同学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今天音乐课,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背古诗?”)我把学生按照组别把组号定在了黑板上,最后成绩由黑板上谁得红旗数来决定。由于学生对古诗了解的比较多,没一会功夫接龙比赛就进行地非常的激烈,在过程中几次三番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枫桥夜泊》中来,可同学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没人买我的帐。大家只关心黑板的红旗,一个个异常兴奋。课堂乱成一团糟。一看时间只剩8分钟就下课了,只能就此打住。

这节课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仔细回味起来都是花架子,“闹”成了古诗朗诵比赛。音乐课的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而失去了音乐这条主线,课程就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各种门类都有“通感”效应。在发现其中的共性时,更要把握个性。“音乐综合”就要合理整合教材,就要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音乐主题,对内容一定要严格把关,对学生欣赏音乐有价值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应放在地第一位,并善于寻找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的结合点,使之合理、自然、得体,真正突现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

二、把握综合尺度,杜绝课堂偏离

音乐的综合是有限度的,绝对不能为赶时髦不论何时何处都加入综合,偏离了音乐性去探讨、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果只能偏离了音乐教学课的本质。课堂上教师花了一番心思,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结果效果还是不够理想,问题就出现在“度”的上面,没有真正地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音乐密切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偏离了艺术综合的宗旨。汲取了上一节课没有抓住音乐主线的失败教训,我事先布置了任务,做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唐诗诗人的诗。目的是想缩小范围,通过讨论、分析,引入主题性的学习。课堂上,我对学生的事先准备进行了解,学生都非常认真、积极,也有我需要的那首诗,我非常高兴。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就诗词的写作背景、诗意,进行讨论。可就在讨论中发现了新情况,同学们对所解释的意思有不同的态度,双方发生了争执,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大家没有上节课那样兴奋,但现在的激动更是令我束手无策。一节音乐课成了古诗研讨课,我又成了局外人。这次尝试也是以失败告终。

课堂上一旦超过了综合的尺度,音乐课堂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会成为一个非音乐化的产物。在音乐综合时选择内容必须是对学生自身实际、感受音乐有直接联系,与课堂音乐教学相辅相成的,决不能离开音乐教学主干来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课堂上过度地学习与音乐无关的知识,这样削弱音乐在音乐课中的主导地位,反而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把握好一个“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也许偏离“音乐“的想象将会逐渐减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3:54:55 | 只看该作者
三、注重目标落实,防止情感过剩
   
三维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全方位地落实三维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课堂如果对情感煽动过了火,课堂会很空洞。反思失败教训,这次我直奔主题,通过古诗《枫桥夜泊》与歌曲《涛声依旧》的对比,成功地把歌曲《涛声依旧》引入了。我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让学生演绎歌曲的意境(想让学生融入点舞蹈元素),后来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叙述情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没有能很好以讲解音乐知识,让学生体会作品的音乐美丽,而重视的则是:“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下音乐里的故事吗?”虽然已经成功地把音乐综合带入课堂,但却迷失了方向,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却把主要最重要地教学目标敷衍而过,造成音乐学习如“蜻蜓点水”。
此前我们把课堂单纯地上成了知识技能课,教学内容只为围绕音乐知识展开。而现在又是另一个极端。课堂上只追求新的形式,热热闹闹,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忽视了“双基”的教学。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课堂却出现了“情感营养过剩”。虽然音乐综合淡化了“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如:在学习歌曲“摘星星”,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盲人生活的艰难。教师设计了“听音”游戏,让学生看着黑色的屏幕,听吵杂的声音,猜测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对此热情非常高。但一堂课下来歌曲结尾处的三个不同的音高,学生却没有学会。由于在游戏上浪费的实践过多,而使本课的知识点没有好好突破,音乐课变成了一节比较空洞的关爱盲人的说教课。事实证明: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基本目的的识谱和乐理知识,是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必要的读谱和基本乐理知识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学生能够较流畅地识读乐谱,他就能借助乐谱学习新的歌曲或器乐曲,扩展音乐表现体验,随心哼唱,让音乐伴随自己的生活。
   
四、找准切入点,综合无缝隙
   
倡导综合的理念其根本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而向人格的完整和谐发展。音乐本体的个性比各艺术门类的共性更为重要。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情感;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音乐与人文学科的整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要明确、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形式,目的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传授其他学科知识,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简单相加,在课程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必须把音乐素材的使用作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穿插其间,而不是形成喧宾夺主,为手段而滥用音乐的不良效率。不能为了整合而使音乐课成了一餐“夹升饭”。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找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切入点,不要强加毫不相干的内容,画蛇添足。
   
这次我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如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谱写而成的歌曲,由岳飞的《满江红》谱写而成的歌曲、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包括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歌曲《涛声依旧》的歌词。刚开始我和之前一样,也直奔主题,成功地把学生带到了诗中的意境,把诗与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趁热打铁,我把学生平时最熟悉的古诗《春晓》《满江红》《沁园春•雪》播放给他们吗,并着重讲解了《满江红》,我讲解了其中一些重要知识点,并让学生跟唱,由于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唱会了。学生兴致高涨,他们没有想到古诗也能编出如此好听的歌曲,在我的鼓励下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也成为作曲家。这堂课上的很成功。找准了歌曲与古诗的切入点,较好地体现了诗与歌的巧妙结合。在教学中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音乐,推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的人格构建更加完整和谐。
   
音乐教学可以综合的范围是比较广阔的,但要注意并不是每次综合都要涉及各个学科,关键是要杜绝形式综合,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一个全局观,使综合部分以一种恰当的比例与其他部分交叉融合,以达到一种整体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