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现代信息技术使呈现和交流学习的结果更迅速准确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分享观点和澄清理解的一种方式。而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最佳途径就是给予学生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写作和讨论,自然运用数学语言。现代信息技术准确、方便以及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呈现运算后得到的结果,并利用多媒体将自己对数学结果的解释以数学符号、数学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来交流数学思想。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观察与思考来引入正课
在讲解“切线”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来引入本节课:
问题①:下雨天,转动着的雨伞上的雨滴是顺着伞的什么方向飞出去的?问题②:砂轮转动时,火花是顺着什么方向飞出去的?这是两个关于切线的十分形象的生活事例。教师可做两张FLASH动画,形象的再现了雨滴和火花的飞溅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把实物图抽象成几何图形去研究切线如何识别。
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欣赏动画,动手画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发挥他们的抽象想象能力,又锻炼了作图能力,体现了知识产生于实践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理念。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深知识的探索和拓展
1、 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腰AB为直径的⊙0交BC于D,DE⊥AC,请说明DE与⊙0相切。
如果条件稍做改变,⊙0过点B,但半径发生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即DE⊥AC,是否DE与⊙0相切还成立?为了让学生观察到问题的本质,我让所有学生用鼠标选定点O,并拖动它移动,从而观察线段DE的运动情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抓住问题的本质,很快写出了说明过程。
2、 画图说明以三角形的一边为直径画圆,使该圆与另一边相切,则该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是先画了三角形,然后以某边为直径画圆,结果发现问题不容易解决,因为事先没考虑到是直角三角形。但是,如果此题在几何画板上解决就显示出了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如下图,先画⊿ABC,然后以AB边为直径画圆,发现没有边与圆相切,但是此时只需拖动点C调整其位置让边BC与圆相切。
本堂课是新教材课改公开课,当时,教师请了一个学生到计算机上演示。开始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让一边与圆相切,教师稍加提示,学生便做出如上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并自由建构的过程,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CM,⊙O的半径为1CM,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AB---BC---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运动而移动。
(1)求⊙O首次与BC边相切时AO的长。(2)在⊙O的移动过程中,圆跟三边总共相切几次?(3)在⊙O运动过程中,在⊿ABC 的内部,⊙O未经过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