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基于网络环境下“3L”互动学习模式构建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18:00
标题: 基于网络环境下“3L”互动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网络环境下“3L”互动学习模式构建
   
摘要: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网络技术丰不仅富了以往的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地理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3L”互动学习模式能转变过去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以《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 “3L”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以及在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些探索,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网络环境;“3L”;“3L”互动学习模式
一、基于网络环境探索新型地理教学模式—“3L”互动学习模式
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的新型地理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的分析、选择、获取、利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个人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增强地理素养的能力的同时,转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实现创新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的“3L”互动学习模式
1.“3L”互动学习模式内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的‘导学-自学-助学’三维互动学习模式”,简称为“导学-自学-助学”学习模式。因导学、自学、助学三者都是围绕“学习(Learning)”这个核心展开的,所以这一模式可简称为“3L学习模式”。
2.“导学-自学-助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在本框架中,“教育者引导学习为前提”,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含义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过程、启发学习思维,导学主要体现在借助网络课件的流程来实现目标引导和教学过程的引导,其对应的实施主体是教育者。
“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突出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其“自学”的含义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指导(即网络环境下教师设计的环节)和网络资源的支持、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学习过程,其对应的实施主体是学习者。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支助学习为基础”,突出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其含义是学习者学习的媒体、技术、资源等多种手段整合而成的支持服务系统,包括“网络资源库、网上协作系统、网上评测系统”等方面。网络环境下“3L”互动学习模式示意图可如下表示:
二、网络环境下的“3L”互动学习模式的实证教学案例
以下结合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描述基于网络环境的“3L”互动学习模式。
导学:
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资源和学习过程的精心设计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以“①学习目标―②创设情景―③提出问题―④自主探索―⑤网上协作―⑥课题小结―⑦网上测试及评价―⑧课题延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18:01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把每节课的内容,恰当的整编成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资源,使知识体系与知识情景,在课堂活动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领略知识情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路的拓展,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要完成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要做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可阐述:
a.运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从洋流的性质,流向,分布的位置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洋流的模式图。
b.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渔场分布图等资料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其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索等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洋流运动的实例,如“海上鸭子舰队”或“漂流瓶”等故事,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教学资料库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通过情境激趣,激发学生对探究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热情,教师适时通过网络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洋流运动的动力?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归纳洋流运动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何影响?
自主探索:先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网页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课件等相关网络资料解决,进入网络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助学:
助学即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辅助学习的过程。突出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其含义是学习者学习的媒体、技术、资源等多种手段整合而成的支持服务系统。其主要体现在网上写作,课题小结,网上测试,课堂延伸等环节。
网上协作: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老师的协作等)。还可通过对洋流运动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构建洋流运动模式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解决办法,在qq群,网上家校联系,BBS等网络交流平台上进行讨论。
课题小结:学完知识点后由学生完成本课题小结,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与课件上的小结进行比较。
网上测评: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复习巩固题。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师生。例如光大Power Mark网上学科质量分析监控与提升平台,是有厦门市教科院近年新引进的一个教学综合平台,由题库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两大子系统构成。
课题延伸:课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寻厄尔尼诺与拉尼拉等与洋流有关的资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三、在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5-1-17 18:01

1.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每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2.片面追求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我们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但也并不是片面追求学生的自主作用,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想的“放羊式”教学,这样既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达不到课堂预期效果。
3.否定传统教育手段
常言说:“教无定法”,网络环境教学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传统教学的某些手段也是网络教学不可小觑的,比如:地理的挂图、地理模型等这些操作简单实用是计算机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地理的教学也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手段来互补,争取把课堂的效果达到最佳。
4.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已从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转变学生自己上网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内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进行网上探究、在线交流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反而较少,所以课堂气氛往往不如传统教学模式活跃。也有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动过多、过频;还有的教师按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协作学习,这样课堂气氛似乎活跃了,但由于每个小组只学习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结果反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这显然已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5.疏于平时教学运用
部分教师为了应付一堂公开课、比赛课,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终于磨出一个课件;平时的教学中,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则敬而远之。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有74.5%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94.5%的教师担心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也不利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更加的丰富,网络资源的获取更加的便捷。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地理教学模式仍在不断改进探索当中,怎样实现网络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融合,在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