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4 09:36:52
|
只看该作者
浅析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张平
内容摘要: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着个性差异。而且学生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健健康康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个性差异 差异教学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差异太大了,这课真是没法上”。的确,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片树叶都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风采。 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也如此! 一个完整的班集体,会包括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别、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各种智能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因而呈现出各种性格心理特点差异明显的个体。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个性差异
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这在个体的能力、性别、年龄、容貌 、兴趣、爱好、态度、 行为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我认为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定导致我们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信心自暴自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自满自大失去学习兴趣。可见个性差异它是过去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新的教育的依据。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个性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认知上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入学前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他们的知识基础就有很大不同。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他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承认这个差异,区别对待这种差异。例如在我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并讲一讲你掌握了有关人民币的哪些知识。郑思文同学准确地说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还能以最快速度数出这些钱有多少,并且还说她知道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像日本有日元、美国有美元、韩国有韩元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而王子豪却小脸憋得通红说出一句:“有钱能买好吃的好玩的”,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见此情景,我说:“王子豪同学说的也有道理,人民币就有货币流通功能,再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想一想,他一定会说得很好的。“这时,王子豪红红的脸才渐渐露出一点笑容。
(二)性格上的差异
小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上。有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学习较积极主动,自制力也较强,在数学问题上善于思考;有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虽然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但自制力不够,在数学问题思考上较一般,有的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毫无自制力,在数学问题思考能力上自然较弱。例如在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部分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割补方法多种多样,此类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利用知识的迁移。有部分学生利用手中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类学生老老实实按部就班。也有学生面对手中的若干小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发呆,一片茫然,不知从何着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此类学生默默无闻,态度消极。
(三)思维上的差异
思维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小学生面临某个问题时所作出的问题答案,现象的解释或动作。由于小学生的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因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当他们遇到某一个问题时,就会表达出不同的见解。鉴于此,教学时,我们要区别对待,进行针对性评价。如:在教学《公倍数》这一课时中,我出示一个问题小探究:妈妈工作一天休息一天,9月1日是她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爸爸工作两天休息一天,9月1日也是他这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想一想:9月的哪几天会是这俩个人的共同休息日呢?可以安排出游?在独立的思考过程中,部分学生需要翻看日历逐一画符号的方法找出他们俩个人的共同休息日;部分学生直接写出俩个人的休息日,并在他们的休息日中找出俩个人的共同休息日;还有部分学生则是找出他们的第一个共同休息日后,得出6天一循环的规律,从而直接推导出以后俩个人的共同休息日......最后,我做了总结:“你们都有独特见解,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以后我们一定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行为上的差异
就是因为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兴趣和爱好有所不同,思维不同,认知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表现在行为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与同学交往。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人,热爱班集体,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并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喜爱。有的学生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课间独自玩耍,对待同学较冷淡。在进行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活动中,有的学生特别动情,捐钱数目很大,而有的学生则一毛钱也不愿意拿。而且在老师的反复讲说与建议中一点也不动心。
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我们教师要不断得发展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励奋进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要相信一无长处,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对那些缺点多,差距大的学生,一再的鼓励比成堆的指责更有效。教师要真诚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特别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视角,不光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暗点,还要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亮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也如此。这样的尊重有利于促进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
三、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一)教师要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差异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的发展参差不齐,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能表现出来,从而造成数学成绩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在任何教学情境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对学生不同的学科偏好表现出褒贬,或对学生中的不同气质类型或性格特征做出好坏优劣的评价。在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包括免于惩罚的学习环境,亲切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受歧视的个性自由表现机会等。教师要坚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我们教师要做到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我们,从而喜欢我们所教的数学学科。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其个性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间层次的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就区”,经过努力,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以成功激励自己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学困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中间的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优等生要求能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要求能灵活应用。每当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既定目标时,学困生有了学习信心,中间学生的能力被挖掘,优等生的能力不断被提高,并且鼓励不同的学生都能不畏困难,跨难而进,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和闪光点,决不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存在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有所提高。我注意做到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使自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以免因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而影响以后的继续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环节,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现实存在的,不以人的想象为转移。面对学生的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要注定失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进行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变统一性为层次性,只有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才能缩小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矫情的暗示,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展示,设计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一切活动都是依靠学生操作开展探究活动的,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请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层次分明的问题,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掌握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不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现有的知识水平,情感与态度的投入,自我的监控能力等,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千篇一律的按一个标准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学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和因材施教,进行目标分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潜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低,能力也较低,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靠教师“扶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即以教师的“教”为主。实际的教学中,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不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点都应适时的表扬。他们基础不好,课堂上就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板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上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教”和“学”并重,加强学法上的指导,尽量缩减“教”的时间,增加“学”的时间,适当提问,适当展示。讲课时着重放在引导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上,使他们切实领会知识的内涵,在能力方面达到“学会”的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应舍得“放手”。对着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要抓住他们的思维,必须给他们留有悬念,这是最能吸引他们去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形成技能,提高创新的能力。
对一些特殊意义上的“差生”,我采用“定学习目标,爱心关注”的方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赶上别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让他们内心得到温暖的同时,学习上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并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昂起自信的头颅。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教学时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健康而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继耘 . 关于差异教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华国栋 . 差异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
[3] 程向阳.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育探索,2009年09期
[4] 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刊,2004年08期
[5] 胡志宏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J]. 教学月刊,2005年10期
[6] 胡平.关于学生个性差异实施数学差异教育[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