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参赛论文巧用电教媒体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翁芙蓉
【摘要】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适时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问题的本质,优化教学过程,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电教媒体、巧用,妙用,善用,活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如何巧妙的运用电教媒体,使之为自己的课堂增添色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巧用多媒体,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数学科知识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 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妙用多媒体,在教学的难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1.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3.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4.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5.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6.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善用多媒体,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
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对于有些问题,了解了不同的观点就已清楚了它的实在意义,不需要再深入 讨论。例如有这样一题:第一个篮子有15个苹果,第二个篮子里有11个苹果,怎样才能使两个篮子里的苹果个数一样多?答案其实有许多种:①第一篮拿走4 个;②第二蓝放入四个;③第一篮中拿出二个放入第二篮中;④第一篮拿走五个,第二篮拿走一个…,而学生往往想不全,但只要学生了解了各个观点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不再需要深入?必然小组内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够,一种是不够。若只看这两个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会赞成别人的观点,这样就起不到讨论的真正目的。因而,对于这一类题,就需要各组成员阐述自己观点,讲清为什么这样说。通过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理服人,使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从而达成共同的意见。这样既让此同学有种成功感更让其余同学在交流中得到了正确的解法,启不是一举两得吗?在讨论中不仅要重视交流观点更要重视交流思维过程,而这恰恰是小组合作中的核心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