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于是,子期又是怎样赞叹?谁来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我们一起来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8、拓展练习:伯牙是著名的大乐师,人们称他为“琴仙”,他的琴那是弹得出神入化。伯牙那么会弹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美丽的景物?
预设学生的回答:鸟语花香、花草树木、风云雨雾雪霜、太阳、月亮、星星……
9、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皎皎明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依依杨柳、灼灼霞光、青青草原……
10、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听的子期听了又是怎么赞叹?(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当……
11、多么善听的子期啊!无论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知道。课文中哪句是这个意思?(出示句子齐读)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只要是(再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叫知音!板书:知音
12、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只把钟子期看作知音?
13、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肤浅的,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呢?
1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遇到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的心情是怎样?(激动,高兴,欣喜若狂……)
知音相遇是快乐的,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再读读这些句子。(出示课文前四句)
四、品悟痛——三尺瑶琴为君死
1、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挥泪告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到汉阳江滩相会。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终于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可没想到子期因病已经去世,(音乐起,出示句子: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来到子期的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却看不到自己的知音人,看到的却是知音的坟墓,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3、此时此刻,伯牙做出了什么举动?什么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5、是啊,知音不再,留琴何用?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
6、(学生读后教师深情范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