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驱力。兴趣也是一种动机,而在教育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孔子曾经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 ]只有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才会特别集中,求知欲会更强,探索未知事物的动机就越强。在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化的各类特征得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程度地激发,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笔者在讲授新版人教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2课时,考虑到恐龙的生活年代极为久远且早已灭绝,而农村学生走入大城市博物馆参观标本的机会又为之甚少,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通过互联网查找了很多恐龙(包括腕龙、霸王龙、剑龙等)图片及相关介绍,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很多学生看到图像后,对此颇感兴趣,听课聚精会神,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在无意识中强化了学习动机。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活动的热情。达到了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彰显了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马克思认为,是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就是说,教育的根本所在应该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恰当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海量信息、灵活形式、直观体验等诸多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其学习主体地位凸显。
笔者在为三年级学生讲授某学期第三单元某课时,引入导入环节,当时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且在第二单元刚刚学习过数字,因此,为使学生以固有知识为基础,更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我先带学生们唱英文歌曲《The Number Song》,随着投影幕上节拍的快慢而显现节奏感,然后提升难度,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年龄的数字,把单词复习的教学环节变为游戏化、兴趣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信息化可使教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动画、影像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获得信息的反馈,根据相关信息,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之间也可通过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性开展探讨、扮演式学习,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教——学——教——学——……”的良性循环,形成共同商讨、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促进,最终将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在为五年级讲授“Whose mop is this?”这一句型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知识拓展环节,并用PPT展示出来,即PPT中有人物及其对应的服饰,此时,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所教句型开展对话练习。其中学生A到电脑前,指向某件服饰,提问学生B“Whose……is this?”,学生B作出回答后,学生A操作电脑,将相应服饰拖拽到所对应的人物上。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练习了本课重点,巩固了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