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摩体积》教学反思
临高中学 曾春霞
由课题引入,让学生们先观察下列1mol物质的体积,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出,影响粒子间距离的条件是温度和压强. 而不同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等的,所以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这样安排让学生体验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决定1Mol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粒子自身大小和粒子间距离。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况下哪一种因素占主导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的人文内涵,发挥了化学课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提出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就是相同的物质的量).即三同有一同.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此定律及一些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一些题目加以巩固.例:在相同的条件下,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CO2一个装O2,w问学生什么量相同,什么量不同?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回答出来。
这样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有兴趣有信心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感受成功的感觉.
教师指出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通过计算又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在温度0 ℃、压强101 kPa时,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相同,约为22.4 L呢?让学生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做出解释.介绍“标准状况”,要求学生记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由摩尔质量的概念类推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由一般的气体摩尔体积推出特殊的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在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本堂课教师在授课当中主要采用的是诱导的方法,让同学们动起来。教师在设问时,采用“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方法,将问题具体化、简单化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效果较好.建议在今后教学中,认真实施新课标,使学生步步有进展,时时有成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的自我动力机制,促使其基本素质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