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者学生易错的问题要多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不断强化,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四是精评:所谓精评就是要求教师在评讲时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要重点评,一般性的错题则一带而过,绝不拖泥带水而影响课堂效率。
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长效
1.教师引领,自主尝试整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被动,缺乏一种主动的、自我整理的意识,如果教师的主导性适时体现,就会改变这种状况。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上复习课之前要为学生提供复习整理提纲,让学生围绕目标,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既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培养了他们的整理、概括的能力,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按“梳理——训练——拓展”的过程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手中有两本。一是典型错题本,一是创新优题本。我们不仅要求教师有两本,还要求学生手中也有两本,目的就是抓好“两头生”。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浮皮潦草;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也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地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这些习惯都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强化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快又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的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在评选三好学生,评选班干部时,可把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较自觉地按学习习惯要求去做。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
4、建立求助机制,拓宽求知渠道
学生们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在开展复习时,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般引导学生从如下两方面科学地向他人求助:
广泛求助。首先要求学生们转变观念,摒弃“老师是万能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是唯一的咨询者”等观念,树立起“能者为师”的观念;其次,要拓展“求助空间”,要走出学校去求助,能主动向家长、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之,只要能有助于困难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求助对象,就是我们的老师。
合理求助。当学生们开展复习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他人求助。但是,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和适量:一要适度。不能把碰到的所有困难都向他人求助,只有那些通过个体深思熟虑、小组集体讨论或查阅资料等方法仍无法解决的困难才向他人求助。二要适时。在求助的时机上,不要一碰到困难就不论困难的难易程度,在主观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立即向他人请教,这样比较容易造成依赖性心理,不利于健康成长。三要适量。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把求助当成解决主题的主要途径。否则,最后虽然解决了主题,但是自己思考所得的东西却廖廖无几,使自主性复习成了“他人复习”的代名词,本末倒置。
3、构建主体参与,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的行列中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思、说、做、评”活动,参与到主题式复习中来。
看,即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课中呈求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表象,为开展复习提供相对清淅的表象,为提取和组合表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即思考。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