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 夏陈伟




【漫谈导入】



【师】今天几号?离元旦假期还有多少天?



【生】2009年12月14日。还有俩礼拜就是元旦了。



【师】元旦你有何打算?怎么放松?



【生1】出去玩,放松一下。



【师】你会有哪些娱乐的项目?或者,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方式来放松心情?



【生1】可以听听音乐,有时候会去看场电影。



【生2】全家自助游,到附近的景区走走。



【生3】学习这么累,我想好好睡个懒觉,补充下精力。



【生4】我会陪妈妈逛逛商场,去吃必胜客。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假期过得还是很丰富多样的。那么,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下,在宋朝,他们过不过元旦?



【生1】肯定过的。



【师】你凭什么这样肯定呢?



【生1】王安石些过一首诗,叫《元日》,就是描绘人们过元旦的。



【师】很好。我们能够学以致用,从语文教材里的王安石的《元日》得出来宋朝时人们是过元旦的结论。但是,元日和我们今天的元旦是同一天吗?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呈现】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1021—1086)



【生】(自由读)



【生2】从诗的内容看,王安石的《元日》指的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春节。我们现在所谓的元旦是公历1月1日,而古代的元日是指农历的一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生3】宋朝时,应该是采用农历的。公历是晚清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吧?



【师】鼓掌。我们的同学很棒。宋元时期,人们将春节称之为元旦。



【感受元日】



【师】让我们再次一起品味《元日》。(请语文课代表读,全班齐诵)从诗中可知,他们是怎样过元旦的?



【生1】放鞭炮,喝屠苏酒,贴对联。



【师】有补充吗?(学生摇头)我们刚才的那位同学太厉害了,其他同学都没有表现机会了。我要请教各位同学,诗中哪里提到“贴对联”这种节日风俗的?



【生2】新桃换旧符,不就是指贴春联吗?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桃符是什么?(学生茫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呈现】





【师】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将的图像,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以用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贴春联却始于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

【师】《元日》中提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那么,我们往前推300年,唐朝春节放鞭炮吗?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判断一下。

【生1】应该没有吧?

【师】为什么呢?讲出你的理由。

【生1】猜的。

【师】猜的可不行。我们要论出有据。

【生2】在学习四大发明时,我记得北宋时期才发明的火药,因此,唐朝不会有鞭炮。

【师】唐朝,鞭炮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到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师】现在我们过春节有没有延续宋朝时的那些风俗?

【生】有。我们现在过春节也有放鞭炮,喝酒聚乐等风俗。

【师】这种延续说明了什么?

【生1】风俗是从历史上传下来的。

【生2】体现来文化是一种自古而今的传承。

【师】很精辟。文化是一种自古而今的传承。(鼓掌)关于放鞭炮,原先考虑到安全因素各地都禁止了,现在又规定可以在划定区域内燃放,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生1】中国人太喜欢放鞭炮来,禁也禁不了。

【师】为什么会禁不了呢?

【生1】中国人太喜欢热闹,遇到喜事,不放鞭炮就觉得太冷清。

【生2】放鞭炮在中国是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

【师】历史与现实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优秀的文化传承。比如在放鞭炮这个问题上,出于文化传统,禁不了,不如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让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感受元宵】

【师】宋朝,春节过后的元宵节,人们又是怎样过的?我们一起来念一首诗。请同学们从中找出至少两条信息。

【呈现】

世间形象尽成灯,烘火旋纱巧思生。
列肆又多看不遍,游人一一把灯行。

游人总带孟家蝉,争托星毬万眼圆。
闹里传呼大官过,后车多少尽婵娟。

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著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

──南宋诗人,姜夔《观灯口号》

【生】朗读两次。

【生1】要玩到很晚才回家;人很多,灯很多。
 
【生2】可能有猜灯谜;老百姓在观灯,官员也在观灯。

【生3】灯的形状很多;观灯小孩多,还有很多年轻女子。

【师】关于宋朝元宵观灯的记载,非常多。在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水浒传》,有这样一段描写:

家家门前扎起灯棚,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水浒传》

【师】这些活动现在还有吗?




【呈现】成都元宵灯会图片


【师】这说明什么?

【生】文化是一种传承。今天的风俗都来自于古代人们的生活。

【感受日常娱乐】

【师】除了传统节日外,宋元时期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娱乐呢?北宋张择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幅极其丰富的北宋风俗图。结合下图与教材112页,你可以发现当时人们有哪些娱乐?




  【呈现】

【生】阅读,思考。

【生1】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饮食业很发达,名吃琳琅满目。

【生2】教材告诉我们,元朝时杂剧很盛行。

【生3】教材还告诉我们,宋朝时农村社戏很丰富;还有说书。

【生4】在宋元时期的城市中,还有听戏娱乐的地方,叫勾栏瓦子。

【师】怎样来证明宋元时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呢?

【生1】教材第111页有一幅宋墓石刻图,是手持乐器的形象。

【生2】教材第111页还有一幅图,是杂剧俑,有吹口哨的,有舞蹈。

【生3】元代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完整地展现来一个民间演出社团。

【生4】现在,在中国还能找到一些元代的乡村戏台。

【生5】清明上河图,记录了普通老百姓的许多日常娱乐,比如街头杂耍等。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有很重视史料的佐证。下面再给同学们补充两个材料,同学们从中还有什么发现呢?

【呈现】陆游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及宋代说书图




【生】陆游那个时代,《蔡中郎》这个故事十分流行。

【师】为什么会如此流行,以至于“满村听唱蔡中郎”呢?

【生】说书很流行,“负鼓盲翁”到处“做场”。




【呈现】相国寺(图片及文字)

【师】本来是祭神,现在却成为交易与娱乐场所,这说明了什么?

【生】宗教场所也变得日益世俗化。

【师】这些娱乐的主体是谁?都有谁参与来这些娱乐?

【生】老百姓。所谓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展现的是宋元时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探究原因】

【师】我们来概括一下宋的世俗生活。

【板书】

大众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故事性的杂剧与说书最受欢迎。

【师】在体验;了宋元时期如此丰富的世俗生活后,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宋元时期世俗生活会如此的情趣无限呢?

【生1】宋元时期不打仗。

【师】没有战争吗?

【生1】北宋和南宋在对外关系上一味求和,因此战争比较少。

【生2】宋朝时,文化很发达;宋代是很重文,文人的地位很高。

【生3】从上一课《传统城市新气象》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宋朝时经济比较发达。

【师】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历史原因?

【师生归纳】从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政治等角度。

【师】我们今后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时,往往可以从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政治等角度来探析。

【师】今天的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了什么新的感悟?掌握来什么新的方法?请每一位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在脑海里做一番简单的整理。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9: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