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爱山小学 沈祯珍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在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会发现磁铁的磁力有的大有的小,会发现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他们可能会想,把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更大一点呢?本课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带领,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作出猜测——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更是刚刚开始,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在老师的“扶持”之下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而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渗透实验的公平公正操作的科学规范,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显得比较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分探究、积极思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其一、“磁力大小比较”:激趣实验,引导操作
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导入部分。我先出示一缸米和一堆回形针。我说不小心把很多回形针掉进米缸了,怎么办?学生很自然地认为用磁铁把回形针吸出来。于是我又出示两块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问同学我们只有这种小的磁铁,怎么快速地把回形针吸出来呢?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学生会说多几个磁铁合在一起吸回形针,然后我演示了两块环形磁铁吸回形针的实验。这样的直接演示实验既教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又为下面的问题作好了铺垫,一举两得。然后马上抛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再吸一个磁铁上去呢,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我顺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原因,为探究做好铺垫。
其二、“实验比较磁力的大小”:实验分层,充分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在原先书本的安排下,做了调整,将实验分层,测量1块及两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再测量3块、4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学生先进行浅层次的实验,并且很快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他们更想知道再多吸一块或者两块磁铁后,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呢?然后我马上让他们猜测,很多学生都认为增加一块磁铁,磁力也会增加一倍。而当他们再动手充分去实验、去探究时才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多个磁铁相吸,它们的磁力大小能增大,但并不是成倍的增大的。而当有两个小组在所测得的数据有误时,我及时组织重新实验,而没有置之一边,使得他们清楚地看到了严谨实验的重要性,对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但整堂课上下来,感觉课上得还是比较平实的,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在设计上还应该多下功夫,力求新颖。
在磨课的第一次教学中,引入课题《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后,安排了让学生说说两块磁铁怎样可以合在一起的环节。我的意图是让学生说出两块磁铁可以相同磁极捆在一起,也可以不同磁极吸合在一起,但很显然学生是没有理解我的意图,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最后还是由我自己说出这两种方法。这不但浪费了时间,更是把学生的思维与上一环节割裂开来,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在第二次教学中,引出课题后,我真接就让学生猜测你认为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变化?这样就比较顺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另外,我用图片展示了实验操作方法,并向学生讲述了实验的注意点。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是让学生做一块两块三块四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实验操作不规范。尽管自己在演示的时候强调了实验要注意的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致于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还是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实验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演示、讲解,力求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和方法。但是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发现学生在吸回形针时,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方法都挂在钩子上,而是直接吸在磁铁上,这样就出现了两块磁铁比三块磁铁吸的回形针还要多的情况。课后想想,自己在讲解要求时也强调了这一点,要用相同的方法挂回形针,学生怎么就不按要求来了呢?说明自己在实验指导中还不够细致,学生这方面还考虑地不够。这个实验一定要非常仔细,对于实验中的细节自己强调还不够,有时实验要求不光可以由老师说出,更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以后自己得出,怎样才能让实验做成功。
这节课在四个班级都进行了教学,每个班级都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学生是活的,教案是死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暴露了自己在处理教材,实验指导及课堂应变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