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中学数学优秀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14
标题:
中学数学优秀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优秀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临泽县第四中学 宋廷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 意识 培养 学生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自然也应当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新课改下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首先树立创新的观念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自己最基本的职责,当作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信念和创造能力可以培养的信念。创造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创造能力也并不是只存在于少数人头脑中的特殊物质;创造是每个人的内在需要。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与欲望,并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为此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获取的是何种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问题要让学生去发现,概念要让学生去归纳,结论要让学生去获得,操作让学生去实践,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猜测要让学生大胆想,疑难要让学生去解决,规律要让学生去总结。把教学场所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把教师教的位置变为导的角色。时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案例: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国王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个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至少要多少米粒?请估算,同学们,你想知道这个结果吗?只要你学好了有理数的乘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个故事能强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14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案例: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请用线段、等腰三角形、圆通过平移与旋转等变换,设计一个有趣的图案,并说明设计的含义.下面是学生的作业:
通过图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证明了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有待我们去开发.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如在华东师大版教材中“平移与旋转”“瓷砖的铺设”,北师大版教材中“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镶边与剪纸”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要素,寻找教材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的时代特征。要把我们的教室当成试验室、活动室,让学生成为操作者、实验者、探索者、合作者。案例: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实验,结合电脑演示等模式,让两个半径不等的圆的位置关系慢慢地发生变化: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各种位置关系,再让学生各抒己见:你认为用这些新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会动脑、动口、动手,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会对知识、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推广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创新性地学习新知识,培养学习的兴趣,又能在学习中认识并发掘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亲身体验到再创造的乐趣。
作者:
最新文章
时间:
2014-12-24 12:14
五、民主、融洽的气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摇篮
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其次,要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们敢说的一面,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再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培养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法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认识数学。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当操作到位后,让学生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案例:在讲“七巧板”时, 用七巧板可以拼组成许多好看的图形,就要由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可利用一幅或多幅七巧板进行拼一拼,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合作最出色。并能根据拼出图形的意义,上台表演,这样就极大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能促进知识的获得。也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总之,新课程呼唤全新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把教学搭建成一个民主和谐、接纳支持、自主探究的平台,切实将自主、自信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得到具体的弘扬与发展,让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凸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