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古建筑在我们居住生活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我们的家乡——登封,有很多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大量的古建筑。
在教学过程,我通过关于古建筑的古诗引出家乡古建筑的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我们登封的古建筑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欣赏各种古建筑并帮古建筑分类,这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但是都答得是一个种类,然后我就加以引导,说:同学们可以从建筑物的外观和建筑所用的材料来区分。这时学生才焕然大悟。小结:1、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2、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分完类别我们还要找出古建筑共有的特点,也就是古建筑自身的特色。那就是都有翘檐,这个翘檐也就算是画好古建筑的一个重点。介绍完以后开始让学生在作业本上临摹勾画古建筑凉亭的外形,在学生画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同学根本就没有起稿构图这一步骤,都是拿起画笔一鼓作气就从上往下开始画,到最后一般是出现另种结果,1、画到最后根本就画不下去,画的太大。2、画到图画本中间的时候就已经画完了,图画本四周就空荡荡的,这就是画的太小。3.所画的古建筑比如凉亭,本来是对称型的,孩子们却画的一边大一边小。所以我建议学生在画凉亭时,可以将图纸对折,画出一半的凉亭,然后打开复印。同时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先构图在开始下肯定画主体物。那么说构图学生们也只能理解它文字上浅表的意思,而不是真正的知道如何去下笔。构图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下笔时将笔尖斜着画,手要离笔尖远一点,手肘要抬起来,这样方便手腕灵活操作。这是构图的部分,处理好大概框架以后我们就在平面的纸上画出亭子底部的立体柱子,这时就要用到我们上一课时学到的立体渐变,物体原本是一般大小的,但是由于视觉效果产生的近大远小,所以画面上我们画一个物体时离我们近的要画大些,而离我们远一点的就要画小一些,这时所谓的小一些的面较于近处大一些面的长、宽、高都要适当的向内缩小一点。这时所画之物就产生了立体感。我讲解物体立体构成是好想法,但是学生还是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我就只好简单的告诉学生在画古建筑凉亭的时候在竹子的下面先画出一个梯形然后在梯形的四个角向上延伸画出四个柱子。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督促学生用构图的方式作为画画的第一步,立体构成还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为学生讲解,而不只是停留在字意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