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观念更新慢,思想惯性大,教育教学依然满足于“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根深蒂固,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依然是好多学校极力追求的校风。而我们的老师:重智力开发、轻素质提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重解题技巧训练、轻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认为不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多此一举呢?因而转变观念是前提,也是关键。
(二)多措并举,加大投入,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必需设备设施。通过项目配套、集资、自筹资金等途径,让所有学校都有计算机教室,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建构开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开通互联网,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作好物质保障,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能力提供物质条件。
(三)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研体系和教学评价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参照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系统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探究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构建适合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根据需要派送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促使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健康发展。
要坚持各中小学“校长懂、骨干精、教师会”的目标,坚持“培训教师队伍在先”的原则,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素质,让各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基本做到人人会使用电脑、彩电、DVD和课件制作。
(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受区域经济制约,农村拥有计算机的家庭非常少,中小学生光靠每学年30—50学时的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远远不能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为此,加强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每学年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信息技术教育渗透于其他各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来利用信息技术,使各门学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注重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为此,我们不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电教仪器部门与教研部门要强强联合,推动信息技术科研工作,让各中小学教师们利用电教设备上课成为经常性的自觉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教材内容情况尽最大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要高度重视,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开创一条适合本校的路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和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