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最南端景色的课文,有海滩、海底、海岛许多美丽的地方。课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图片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满生机的岛屿,从而歌颂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星星的新朋友》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象.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作为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多媒体技术素材,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的最佳“学”的效果。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能用在“不可替代”的情况下,才有使用的价值。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他教学手段就能简单、快速的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用。例如:在讲解《看图学词》一课时,学习“苹果”一词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物教学,学生可以看的到,摸得着,甚至吃的到,即直观又形象。因为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不仅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会分散聋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率。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消弱了课件的功能,而且是教师的教学优势无法发挥,聋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不顾及实际教学需要,过多的、盲目的、不加分析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总之,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群聋哑孩子,而且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一双手”,而手语又有它的局限性,有很多的知识是手语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也严重影响了聋生接受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走进聋校课堂,不仅补偿了聋生的语言缺陷,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聋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让聋校语文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聋校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